ID: 23655208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课件

日期:2025-10-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3474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书,阅读
  • cover
(课件网) 骆 驼 祥 子 老舍 些些意 目 录 1.作者及作品介绍 2.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 3.考点详解 4.习题演练 些些意 第壹章节 作者 作 品 与 Chapter one 当代年轻人热议话题 月薪多少才能在一线城市买房? 工作几年才能攒够首付? 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是种什么体验? 些些意 为了能够一套自己的房子,会付出哪些努力和牺牲呢? 买房 安身立命 幸福美好生活 些些意 时空穿越 这种为了一个‘安身立命’的目标而拼命奋斗、省吃俭用、承受巨大压力的状态,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其实,在将近一百年前的老北京城,也有一个年轻人,他的人生核心目标,和我们今天‘努力买房’的执念,惊人地相似。 这个人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 些些意 作者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一生创作丰富,作品涵盖小说、戏剧、散文等体裁,其作品以独特的“京味儿”风格著称,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与社会风貌,深受读者喜爱。 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些些意 作者介绍 出身与早年经历: 出身寒微: 出生于北京西城胡同一个贫苦的满族正红旗家庭。父亲是守卫皇城的护军,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阵亡,全家靠母亲做佣工和缝补勉强维生。 底层生活体验: 艰辛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使他深刻了解北京底层市民(车夫、巡警、艺人、小商贩等) 的生活疾苦、人情世故和语言特点,这成为他日后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写作背景及作品介绍 老舍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期间(1930-1936),从朋友那里听说了人力车夫的故事,深受触动。 结合自身对北京底层社会的深刻了解和对时代黑暗的洞察,于1936年创作完成了这部深刻反映旧中国城市贫民悲惨命运的现实主义杰作《骆驼祥子》。 写作背景及作品介绍 《骆驼祥子》讲述北平人力车夫祥子的人生悲剧。他勤劳、要强,梦想是买一辆自己的洋车。经过三年苦熬终于实现,但车很快被乱兵抢走。他挣扎着重新攒钱,却又被侦探敲诈一空。被迫与车厂主女儿虎妞结婚后,用她的钱买了车,但虎妞难产而死,他只得卖车葬妻。心爱的小福子自杀后,他彻底绝望,从体面、要强的青年堕落成麻木、自私的行尸走肉,揭示了黑暗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残酷吞噬和个人奋斗的破灭。 第贰章节 人物 情 节 与 Chapter two 重要情节 一起与一落 1 辛苦攒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一起) 内容概括:祥子十八岁时来到北平谋生,干过各种体力活,最后决定拉车。他拼命拉车,省吃俭用,三年凑足了一百块钱,终于买了一辆新车,此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人物形象:老实、健壮、善良、淳朴、木讷、勤快、吃苦耐劳、有美好的理想。 重要情节 一起与一落 1 被宪兵捉走丢车(一落) 内容概括:祥子为了多赚一些钱冒险拉车去清华(危险地带),结果在途中被十来个兵连人带车捉走。一天夜里,祥子趁军营混乱逃了出来,临走时牵走了士兵们的三匹骆驼当作丢车的补偿。 人物形象:心存侥幸,明知有危险还以身犯险,贪图小便宜。 重要情节 绰号的由来 内容概括:一位养骆驼的老者以三十五块大洋买下了祥子的三匹骆驼。祥子在返城途中病倒了,回到北平后,在海甸的一家小店躺了三天,在说梦话时道出了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从此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人物形象: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的精神。 重要情节 辞去杨宅包月工作 内容概括:祥子在杨宅拉上了包月,但每天除了拉车,还要帮忙干各种杂活,面对刻薄而粗野的杨家人和各种嘈杂的骂声,祥子十分痛苦。在一次受到杨太太的侮辱后,祥子拿了四天的工钱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