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55556

3.1 倍数与因数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1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12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倍数,因数,教案,北师大,数学,五年级
  • cover
教材第31~32页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体会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精讲疑难。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师:张小明的爸爸叫张天,张小明的爷爷叫张东,你能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吗? 引导学生说出:张天是张小明的爸爸,张小明是张天的儿子;张东是张天的爸爸,张天是张东的儿子。 师:我们人与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我们刚刚说到的“父子关系”。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表述时一定要说完整才行。其实数与数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倍数与因数] 1.算一算。 师:运动会上两个班同学分别排出两种队形,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 学生仔细观察每行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行,列出算式并计算。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9×4=36(人)  5×7=35(人) 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实际意义和算术意义。 2.认一认。 师:9×4=36,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根据算式,体会一下倍数、因数的含义。 引导学生讨论,结合算式理解。 师:5×7=35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回答,注意让学生表达准确。 师:这两个算式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都是乘法算式,倍数与因数都是自然数。 师强调: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的范围内研究倍数与因数。 3.说一说。 (1)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5×3=75  20×5=100 (2)引导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师强调:我们把倍数与因数的这种关系称之为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因数或谁是谁的倍数。 (3)出示除法算式:100÷4=25 师:你能根据这个除法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 由商×除数=被除数可得25×4=100,进而可以知道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4)你写我说 让学生同桌间互相写算式,再说一说。算式可以是乘法算式,也可以是除法算式。 4.找一找。 (1)判断题目中给的数是不是7的倍数。(出示)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可以通过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的方法来判断。方法一:用7去除每个数,得数没有余数的就是7的倍数。方法二:一个数如果等于7与某个自然数(零除外)的积,则就是7的倍数。 (2)找7的倍数: 用7分别去乘1,2,3,…得数就是7的倍数。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方法归纳。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学会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5,6题。 2.选用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 倍数与因数 9×4=36(人)  5×7=35(人) 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以及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性。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因数和倍数都不能单独存在,不能说2是因数,12是倍数,而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同时要让学生清楚倍数与几倍的区别,倍数必须是在整数除法中进行研究,而几倍既可以在整数范围内,也可以在小数范围内进行研究,它的研究范围较之倍数范围大一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