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三单元 物体的位置 3.8它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理解物体位置是相对的,知道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可描述物体位置,建立初步空间观念,认识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体会用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相对性,培养逻辑思维与抽象概括能力。 3.探究实践:能在不同场景中,用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方位词,结合具体参照物体准确描述物体位置,提升实践操作与解决问题能力。 4.态度责任:对描述物体位置的科学知识充满好奇与探究热情,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表达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方位词,结合具体参照物体描述物体位置;理解描述物体位置时需明确参照物体,体会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准确运用方位词和参照物体描述物体位置,理解物体位置相对性的抽象概念,能在复杂场景中灵活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校园场景平面图、教室布局草图、PPT课件、彩色胶带、小玩具、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分钟) 1.教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礼物,就藏在教室里的某个地方,你们想不想找到它?”然后展示一张简单的教室布局草图,在草图上用一个小图标表示礼物的位置,但不直接说明。 2.学生们兴奋地回应想找到礼物,纷纷开始观察教室,猜测礼物可能藏在哪里。 (二)知识新授(15分钟) 1.认识方位词与参照物体 教师指着教室中的物品,如黑板、讲台、窗户等,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黑板在教室的什么位置呀?”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然后总结并规范学生的表述,如“黑板在教室的前面”。接着,教师进一步讲解:“当我们描述黑板的位置时,是以教室为一个大的参照范围,前面就是黑板相对于教室的方位。在科学中,我们把像教室这样用来确定其他物体位置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体。”之后,教师再举例说明,如“讲台在黑板的前面”,这里黑板就是参照物体。 学生们认真思考教师的问题,积极举手回答,跟着教师的引导,理解参照物体的概念,并在教师举例时,认真倾听,结合教室中的实际场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小组讨论物体位置描述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校园场景的简单平面图,图上标注有教学楼、操场、花坛、图书馆等主要建筑和设施。教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如何描述操场在校园中的位置呢?可以选择图上的其他物体作为参照哦。”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学生们在小组内热烈讨论,有的学生指着图上的教学楼说:“操场在教学楼的前面。” 还有的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参照物体不同,描述就会不一样。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补充,完善对操场位置的描述。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教室外的走廊,在地面上用彩色胶带标记出几个不同的点,每个点旁边放置一个小物品,如小玩具、卡片等。教师向学生说明任务:“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分别站在不同的位置,然后描述某个小物品相对于自己的位置。比如,你站在A点,就要说清楚B点的小玩具在你的什么方向、大概多远的位置。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前后、左右、远近等词来描述哦。”教师先示范一次,如站在某点,描述旁边小物品的位置:“这个小卡片在我的左边,大概一步远的地方。”然后让学生依次进行实践操作。 2.学生们积极参与,按照教师的要求,站在不同位置,认真观察并描述小物品的位置。在描述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有不准确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