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三单元 物体的位置 3.9 它有多远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使用距离远近可以在确定方向后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了解测量距离的常见方法和工具。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体会用远近、移动的格子数、走路的步数等在确定方向后可更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在找“地雷”游戏中,体验对物体位置清晰准确描述的作用,并体会如何清晰、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3.科学态度:初步体验描述位置的本领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的乐趣;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如实记录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观察并准确描述物体位置,知道要清晰描述物体位置,需说清它在参照物的哪个方位以及距参照物的距离;认识常见测量工具,学会使用非标准和标准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间距离;掌握测量距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能准确记录测量数据。 2.难点:观察、描述物体的位置,交流描述物体位置的表达方法;归纳出清晰描述物体位置既要说明方向,又要说明距离;理解测量单位的意义,明白不同测量单位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复杂场景中,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测量工具与方法,提高测量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篮球、钢球、乒乓球、带网格的大纸、直尺、卷尺、绳子、玩具球、教学课件、活动手册。 2.学具:直尺、卷尺、绳子(每组一套)。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2分钟) 教师走进教室,手持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球,对学生说:“小朋友们,老师特别喜欢这个玩具球,想把它放在咱们教室一个有趣的地方,让大家都能看到。现在老师把球放在了教室的角落,你们猜猜,从教室这边的讲台到放球的角落有多远呢?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估计一下。” 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大概有10步远”,有的说“感觉比咱们的黑板长好多”,还有的说“可能有20本书那么长”。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室场景,利用学生对玩具球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物体间距离的关注,引导学生用已有经验初步估计距离,自然引出本节课测量距离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新授 1.是远还是近(8分钟) 组织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借助上节课学习的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名词描述3个球(篮球、钢球、乒乓球)的位置。先在组里说一说,再全班集体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到,诸如“钢球与乒乓球都在篮球的右边”这样的问题,该如何更好、更清楚地表述它们的位置关系呢?引出活动主题“是远还是近”,教师适时讲解借助“远”“近”“更远”“更近”等词表示物体的位置。 练习使用“远”“近”“更远”“更近”等词语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师先点评一位学生的描述,并进行梳理,再适时将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描述按教材的格式板书在黑板上。本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每个小组按照板书或PPT的样子将3个球的位置摆好,尝试用“远近”描述他们的关系。还可以变换他们的位置关系,再次进行描述。小组内一人描述,其他人倾听后进行判断与评价。 引导学生比较各种不同的描述,寻找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找不同点:描述对象不同,“钢球”“篮球”“乒乓球”都分别作为描述对象出现;选择参照的物体也不同。对于每个描述对象,都选择了两个不同的参照物体,描述的远近有所不同。如描述“钢球”,就选择了“乒乓球”和“篮球”分别做参照,描述的远近不同:“钢球距离乒乓球近”,“距离篮球远”。 找相同点:描述对象、物体1、物体2。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提炼出描述一个物体的远近是相对选择参照的物体(物体1、物体2)而言的。 同时还要引发学生思考,“远近”虽然能在比较的过程中更清晰地描绘物体所处的位置,但是“远近”还比较模糊,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