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2024年秋季学期高三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面是先秦时期部分学派的思想主张。据此可推知,这些学派都( ) 学派 思想主张 儒家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道家 清静少欲,柔弱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忧 墨家 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法家 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A. 宣扬构建社会运行的强制规范 B. 认为社会治理应德法兼用 C. 强调君主统治应重视以人为本 D. 主张塑造和谐有序的社会 2. 据《汉书·天文志》记载,“汉元年十月(公元前206年10月),五星聚于东井,以历推之,从岁星也。此高皇帝受命之符也。”但是后人认为五星之中的水星和金星在冬十月是不可能出现于东井的。《汉书》的记述旨在( ) A. 彰显君权神授的合法性 B. 体现皇权至上的严肃性 C. 强调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 强化中央集权的正当性 3. 唐宋时期兴起了禅儒语录:禅宗语录就是记录禅师的言语和行事,含有很多口语成分。宋儒语录主要记载理学家讲学时用口语表述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是一种文白混杂的半口语化的语言。禅儒语录的兴起( ) A. 推动了三教合一局面 B. 便利了思想传播 C. 彰显了格物致知理念 D. 传承了重儒礼佛 4. 蒙古军攻陷金朝南京开封府后,中书省员外郎耶律楚材被带到蒙古汗廷,成吉思汗对他说:“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耶律楚材回答说:“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这种观念在仕金之契丹官员中具有一定普遍性。据此可知,当时( ) A. 蒙古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B. 民族政权差异消弭 C. 门阀望族社会影响力强 D. 民族认同有所发展 5. 明代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分成租制(一般为五五分或四六分),但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和福建,盛行定额租制。在定额租制普及的地方还出现了货币地租。明代地租形式的演变( ) A 使佃农获得更多经营自由 B. 缓解了人地矛盾 C. 完善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D. 打击了富商地主 6. 徐继畲认识到华夏文明并非世界上唯一的文明,也非世界诸多文明的中心。在《瀛环志略》原稿中,他将中国地图置于亚洲总图之后,但在好友的极力劝阻下无奈作罢。他还一反当时朝野的华夷观念,在《瀛环志略》一书中,对西方各国的称呼基本不用“夷”字。这说明徐继畲( ) A. 形成反封建反专制的思想 B. 积极寻求扩大对外交往 C. 具有自觉的近代世界意识 D. 注重对国人的思想启蒙 7. 1913年10月,副总统黎元洪通电指出,由于“东北各省土旷人稀,介居俄、日之间……宜力行移民实边之计,将直隶、山东、安徽、湖南、湖北五省之民移于彼处,以兴屯垦……政府当发轮船、火车之免费票,预备垦田所用之器具。”可见当时东北移民政策旨( ) A. 抵御外来侵略 B. 促进边疆开发 C. 鼓励垦荒种植 D. 解决人地矛盾 8. 据1947年12月6日《当代报》载,南京一居民傅阿友,其母亲已96岁高龄,抗战以后即未与闻家务,最近将其平生积蓄所得4126元取出,要儿子购置田地。不料略一计算,这笔钱仅可购买半包香烟,老人家伤痛惊厥而逝。这一事件反映出( ) A. 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