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素养目标 1.明确联想与想象的基本概念,深入体会其在写作中拓展思维、丰富内容的重要作用。(思维能力)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通过强化训练,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写作内容、增强表达生动性。 2.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方法并实现创造性写作运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同学们,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在实际写作中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大家知道怎么区分联想和想象吗? 【讨论】用你的话说一说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预设: 学生一:联想就是看到一个东西想到另一个相关的,比如看到红旗想到天安门;想象是在脑子里想出不存在的,比如想象自己长出翅膀飞上天。 学生二: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熟悉的另一个,比如看到落叶想到秋天;想象是“无中生有”,比如编一个外星人来地球的故事。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了解知识概念,探究知识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什么是联想?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问2】什么是想象呢? 【提问3】根据各自的概念,你认为联想和想象有什么区别? 【提问4】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回答1】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联想的事物之间通常要有联系点。 如:“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由白雪联想到盐、柳絮,因为它们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 【回答2】想象是基于实有的材料,运用合理的虚构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如《女娲造人》中想象女娲用泥土创造人的过程。 【回答3】联想是“实”的,由此物到彼物,想到的是客观实际。 想象是“虚”的,是由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 【回答4】特点分析 (1)联想: ①触类旁通,注意从事物的相关方面去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对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相近或相关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②逆向思维,朝着事物相反的方向去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联想。 ③寻找特点,抓住事物相似的特点联想。这种联想的特点是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对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点的事物的联想。 (2)想象: ①立足生活,巧妙编织。想象作文,作者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可以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 ②合理组合,移花接木。这种想象也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 ③大胆扩展,添枝加叶。所见所闻可能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可借助想象,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 ④借助梦幻,更富魅力。借助梦境或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 学习任务二: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注意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了解联想的特点后,你认为联想有哪些方法? 【提问2】看课本上关于“伞”的联想图示,从不同角度发挥联想,你会想到什么? 【提问3】一个圆形,你能想象到什么? 【展示】一个“圆” 【提问4】在写作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应该注意些什么? 【回答1】横向: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反向联想。纵向:过去、现在、未来。 【回答2】相似联想———蘑菇、亲人的爱、老师的爱。 相关联想———雨伞的来历(鲁班发明);与雨伞相关的人、物、事(买卖伞的人、歌曲、故事白蛇传)。 因果联想———有伞不被雨淋。 反向联想———伞阻碍了人与雨水的亲近;父母的溺爱。 【回答3】示例一:它像一面圆镜。镜子不仅能照出人外表的美丑,还能照出人的灵魂。李世民就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