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法的认识和计算》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减法》,前一节为《加法》,后面为《减法的计算》《0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和减法是四则运算中最基本的运算,减法也是继加法之后学生学习的第二种运算,是学生理解加法含义后一个新的认知挑战,也是学生理解0含义的前置知识,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材在《加法》和《减法》的编排上选用了一致的情境素材和内容顺序,因此学生学习《减法》可以类比《加法》,同时帮助学生感受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材中同样没有给出减法的定义,而是借助情境图一引导学生感悟“飞走了”“去掉了”“拿走了”多少,求剩余量的时候需要用减法计算,也利用点子图将问题由具体过渡为抽象,引导学生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而建立减法模型。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分与合》《加法》等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同时部分学生在入学以前已经接触过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学生对减法运算的学习大多停留在技能训练层面,过早地抽象化导致其没能真正理解减法的含义和算理,也缺少将减法模型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感性体验。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正确读写减法算式,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减法算式的含义。 2.经历观察图片、动手画图、叙述题意等数学活动,将对减法的认识从情境过渡到算式中,发展数学抽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并且能用减法解决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若干圆片等磁贴。 【教学过程】 认识减法,初步感受“去掉” 复习加法(3min) (1)看图写算式。 师:今天徐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游乐园看一看!你们想去吗?(停顿)在游乐园门口,售票员叔叔给我们出了个问题,只有回答正确的小朋友才能进入游乐园。 师:(呈现情境图)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列出算式吗?(停顿) 预设:3+1=4。 师:(请一位学生回答)你们同意他的答案吗? (2)回顾加法含义 师:为什么列加法算式? 预设:(可能说出算式和图片的含义)左边有3只小猫,右边有1只小猫合在一起有4只小猫。(或者说原来有3只猫,又来了1只猫,合在一起一共有4只猫)。 总结:没错,像这样把两个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2.创设情境,引出减法(2min) 师:恭喜大家顺利进入游乐园。迎面走来了小丑叔叔。(呈现4个气球飞走了1个气球的过程)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请你把事情完整地说出来。 预设:小丑叔叔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气球,还剩下3个气球。 师:根据这个过程,你们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预设:4-1=3. (板书算式:4-1=3) 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 预设:减法。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减法的知识,说一说减法算式的含义。 (板书课题:减法) 数形结合,理解减法含义 1.认识减号,认读算式(2min) 师:(手指指着减号)这个符号就是减号。(板书:减号)这个算式就读作4减1等于3。(板书:读作4减1等于3)。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算式。 2.感受“去掉”(3min) 师:为什么列的是减法算式而不是加法算式呢? 指名3名学生回答。 预设:图片里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不能用加法计算。 总结:在数学里,像这样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时,就可以用减法来计算。3.联系情境图,说出减法算式的意思(5min) 师:根据图片,算式里的4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4表示原来有4个气球;1表示飞走了1个气球;3表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