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积累文言词汇,借助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诗歌大意。 教 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有一位传奇女子,巾帼英雄,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为国戍边,功成身退,她被后人封为“孝烈将军”,她的故事千年流传,她就是花木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赏读《木兰诗》,来了解她的传奇人生,感悟她的家国情怀。 二、介绍“乐府诗”及“乐府”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收入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采集了大量的民歌,后来,“乐府”就成为汉魏六朝时期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诗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并多以叙事为主,人物形象具体生动,语言朴素自然。 三、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 除了书下注释,我们还要注意这几个字音: 愿为市鞍马 wèi 对镜帖花黄 tiē 小弟闻姊来 zǐ 著我旧时裳 cháng 同行十二年 xíng 2.读准节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或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关注读音和节奏,并在课本上适当地圈画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一)重点字词梳理 诗歌最后一节,还藏着一个成语———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也会眯上眼睛,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请同学们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意思整理到课堂笔记本上,或者整理到书上。 (二)理解诗歌大意 1.注意事项 在理解诗歌大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⑴文言文中的三、六、九、十二、百、千、万往往指的是概数,而非确数。如:“军书十二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行十二年”都是概数,而非确数。 ⑵互文句:有一个很典型的互文句的例子“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是几个句子相互成文,看似说几件事,实则互相交错,互相补充,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理解时,我们要“瞻前顾后”,结合理解。比如: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士们征战多年,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每个房间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到市场里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子旁的镜子整理好看的头发,贴上漂亮的花黄。 2.理解诗歌大意 这首民歌通俗易懂,结合书下和补充的注释,注意文中的概数和互文句,相信同学们都能把握诗歌大意。就请同学们边读诗歌边理解诗歌大意。 五、朗读课文,背诵。 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这首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二、概括故事情节 1.同学们,《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情节性很强,我们可以用短语来概括木兰的传奇经历。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2.全诗各节内容可以概括为:①停机叹息;②从军缘由;③行前准备,征途思亲;④征战生活;⑤凯旋辞官;⑥亲人团聚;⑦比喻作结。 3.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为国戍边,功成身退。 停机叹息 为 女 从军缘由 国 扮 木 行前准备 征途思亲 戍 男 兰 征战生活 边 装 诗 凯旋辞官 功 代 亲人团聚 成 父 比喻作结 身 从 退 军 三、把握人物形象 从故事情节来看,木兰既是平民女孩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