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84514

【大单元·任务式】第二节 人口与民族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八上第一单元

日期:2025-10-04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3次 大小:117291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设计,教版,教材,新教材,素养
    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知道欧洲西部交通网络内外联系。 2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欧洲西部工农业产品畅销世界。 3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了解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4 通过材料分析,欧洲联盟与经济一体化。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莱茵河航运繁忙的原因。 2.通过读图分析,说明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远销全球的荷兰花卉。 4.通过案例分析,设计欧洲西部旅游路线。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人口与民族 教学设计 课题 人口与民族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围绕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民族构成及文化特色展开,是学生理解我国人文地理基础的重要章节。从知识结构看,需衔接七年级所学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分析人口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与自然、经济因素的关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教学重点在于:1. 人口分布规律,结合“胡焕庸线”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民族政策与文化多样性,通过案例(如少数民族节日、聚居区)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数据图表(如人口密度图)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建议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本土案例讨论人口流动,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民族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渗透“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变化。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1世纪教育网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材料,了解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2.运用中国人口的分布图,识记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此线东南部和西北部在面积、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5.学会运用民族分布图,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核心素养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分析“胡焕庸线”及人口密度图,理解我国人口东密西疏的分布规律,并探究自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增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力。2.综合思维:结合气候、地形、交通等因素,综合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21世纪教育网3.地理实践力:探讨人口政策(如“全面三孩”)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4.人地协调观通过模拟调查本地民族构成或人口流动趋势,提升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能够初步分析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但由于生活经验有限,部分学生对我国人口分布、民族文化的理解仍较抽象,尤其是对西部人口稀疏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认知较模糊。在认知特点上,学生思维活跃,对图表、案例和互动活动兴趣较高,但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如结合经济、自然等因素解释人口分布问题时可能缺乏系统性。此外,部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时需借助直观的人口密度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