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7.4 综合与实践 常见的量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4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聚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复习,涵盖质量单位和数字编码等知识。通过回顾整理,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对质量单位和数字编码有一定认识,但在知识的系统性和灵活运用上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在整理复习方法的掌握和实践活动的操作上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曹冲称象、质量单位应用、数字编码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思想(如曹冲称象的原理);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换算及应用;了解数字编码(公民身份号码、邮政编码)的基本规则,能进行简单的编码设计(如学号)。 3.思维与表达:在探究等量代换、单位换算、编码规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4.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研究成果(如生活中的质量单位、编码实例)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反思自己在知识应用中的不足,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等量代换的思想,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及应用,了解数字编码的基本规则。 教学难点:运用等量代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尤其是复杂的复合运算,如含加减的换算),理解数字编码中各部分的具体含义及编制逻辑。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展了一些综合与实践活动,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引导学生回忆) 今天我们就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看看大家能有哪些新的收获。”(板书课题:综合与实践) 学生能说出“曹冲称象”“质量单位”“数字编码”等。 通过回忆激活已有知识,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知识梳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知识要点1:等量代换 1.回顾曹冲称象 谁能给大家讲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并说说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质量的? 教师课件演示称象步骤:“赶大象上船并画线→赶大象下船,装石头至画线处→称石头总质量”,并提问:“为什么石头的总质量就是大象的质量?” 教师小结:“曹冲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思想,把难称的大象质量换成了容易称的石头质量,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二)知识要点2:质量单位 1.单位的选择 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它们分别适用于计量什么物品? 教师出示实物或图片(如硬币、西瓜、卡车货物):“这些物品用什么质量单位合适?” 2.单位换算 这些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板书: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出示换算题:“8000千克=()吨,5千克=()克,3000克=()千克,4吨=()千克,4600千克-600千克=()吨,1500克+500克=()千克”。 换算时要注意什么?(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3.认读秤的示数 教师出示各种秤的图片(天平、台秤、电子秤):“这些秤上的示数是多少?” 4.生活中的质量单位 生活中除了克、千克、吨,还有哪些质量单位?(引导学生说出“斤、两”) 教师补充:“1公斤=1千克,1公斤=2斤,1斤=500克,1斤=10两”,并举例:“买2斤苹果,就是多少克?”(1000克) (三)知识要点3:数字编码 1.公民身份号码 大家收集的身份证号有多少位数字?它们各部分代表什么意思? 教师课件展示身份证号结构,举例解读。 2.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有几位数字?它有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