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6441

欣赏 玛依拉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171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欣赏,依拉,教学设计
  • cover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欣赏课玛依拉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析:《玛依拉》这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开朗活泼善于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民歌用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的旋律,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全曲由四个乐句和副歌性的八小节补充衬句组成,为乐段式的分节歌形式。民歌用较活泼的四三拍,使旋律更加活泼、热情。 本节新课标要求:(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2)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本节在教材中的逻辑地位:本单元是围绕西北少数民族音乐展开的,整个单元内容都围绕少数民族音乐演唱、欣赏,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挖掘相关音乐文化或音乐故事。引导激发学生对向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学生分析 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经验:八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己经具备了一些音乐的基本素养,他们喜欢唱歌,但大多喜欢流行音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加以正确方式,去引导学生关注传统音乐。 学生学习新知的困难障碍:,但对少数民族音乐接触较少,兴趣泛泛。 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的策略:通过故事、音乐、歌词的深入理解,充分抓住学生注意力再采用歌、舞,视频,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形象鲜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利用“非音乐因素”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 4、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完整、连贯地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5.听冬不拉谈唱歌曲,了解这件民族乐器的音色特征并能牢记它的外形及基本的演奏姿势。 6.了解哈萨克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演唱歌曲的部分旋律并能熟记歌曲的旋律和名称。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完整、连贯地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利用“非音乐因素”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准备: 歌曲演唱、歌曲伴奏MP3、歌谱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问题任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老师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舞蹈,同学们猜一猜这个舞蹈我国哪个民族的什么舞蹈? 学生:回答是哈萨克族的舞蹈黑走马, 老师:你们说的对,今天我们欣赏一首哈萨克族的民歌《玛依拉》,欣赏歌曲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哈萨克族,哈萨克族自古以来生活在草原上,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谚语《歌和马》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之说,现在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习惯,哈萨克族服饰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反映了哈萨克族的审美情趣。 你们知道他们的哪些美食? 说的非常好,包尔萨克,奶茶,奶疙瘩,奶油酥,手抓肉,纳仁,胡尔达可,奶豆腐。 哪位同学说他们的草原上体育运动活动有什么? 赛马,摔跤,吊样,姑娘追, 哈萨克族的歌曲分类如何?民歌,情歌,牧歌,祝福歌,阿肯阿依特斯,还要生活中的诗歌,这包括摇篮曲,加尔加尔,送别歌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 1、欣赏《玛依拉》 (1)听全曲,初步聆听歌曲 学生活动:同学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什么?你认为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师简介:我国歌王大师王若冰翻译这民歌“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