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7109

第 14 课《医院的自助服务》教案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第一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41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医院的自助服务,教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
  • cover
第 14 课《医院的自助服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医院常见自助服务设备” 展开,核心内容聚焦 “自助挂号机、自助缴费机” 的基础操作(“在自助挂号机上选‘挂号’,刷就诊卡,选科室就能拿到号”“自助缴费机上查费用,扫码或插卡就能付钱,不用排队”),教材配 “自助挂号机界面、缴费操作” 彩色插图,语言直白,无复杂流程,适合培智学生通过 “场景模拟、模型操作” 掌握自助服务技能。教学需结合 “就医生活场景”(如陪家长挂号、缴费),落实 “信息意识” 核心素养,同时通过 “实操模拟” 培养 “生活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学会 “安全、规范地使用医院自助设备”。 二、学情分析 1.认知与操作基础 A 组(能力较强):能认读“医、院、挂” 等常用词,可说出 “去医院要挂号”,但对 “自助挂号机的操作步骤”(如刷就诊卡、选科室)不熟练,无法区分 “挂号与缴费的设备差异”; B 组(能力中等):能指认“自助挂号机、就诊卡” 实物 / 图片,口语表达多为单字(如 “刷、选”),需实物提示完成 “设备 - 功能” 匹配(如 “挂号机” 对应 “拿号图”),对 “自助服务” 的认知仅停留在 “不用排队”; C 组(能力较弱):以感官体验为主,仅能跟读“医、挂、缴” 等关键词,无法独立区分 “医院自助设备与普通机器”,需通过触摸(如就诊卡模型)、模仿(如 “刷卡片” 动作)参与活动。 1.生活经验储备 85% 学生陪家长去过医院,约 60% 学生见过 “自助挂号机”,但未关注 “操作方法”(如 “插卡位置、选按钮”);仅 2-3 名学生在家长辅助下 “刷过就诊卡”,对 “自助服务的便利”(如 “不用长时间排队”)无认知;全体学生对 “医院自助设备的安全规范”(如 “不随便插别人的卡、输错找家长”)不熟练,需专项引导。 1.学习特点与障碍 注意力持续约 10-15 分钟,易被 “模拟医院场景、卡片模型” 吸引,需用 “角色扮演” 维持兴趣; 抽象操作流程(如“选科室→确认”)理解困难,需用 “步骤贴纸 + 图标提示” 具象化; 手部精细动作差异大:A 组能独立刷卡片,B 组需辅助定位,C 组仅能触摸卡片; 部分学生对“医院场景” 存在紧张情绪,需用 “卡通化模型”(如笑脸就诊卡)降低心理负担。 三、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认知) A 组:认读 “医院、自助挂号机、缴费机、就诊卡、科室” 等 8 个生字,用 “在_____上,我能_____” 句式说 2 句连贯的话(如 “在自助挂号机上,我能刷就诊卡挂号”),包含 1 个操作词(如 “刷、选”); B 组:在图片提示下认读 “医、挂、刷” 等 5 个生字,完成 “用_____(就诊卡)刷_____(挂号机),选_____(科室)” 填空,粘贴 3 个设备 / 操作贴纸; C 组:跟读 “医、挂、刷” 等 3 个关键词,用动作(如刷卡片模型、指科室图标)或贴贴纸表达对 “自助服务” 的认知。 1.思维发展与提升 A 组:能按 “刷就诊卡→选科室→拿号” 的顺序观察模拟设备,说出 2 个自助服务的便利(如 “不用排队、快”); B 组:能指认 “自助挂号机、就诊卡”2 张图片,匹配 “刷、挂” 卡片; C 组:能参与 “找设备” 游戏(如从 “医院机器” 中找 “挂号机”),指认 1 个自助设备。 1.生活适应能力 A 组:能在教师指导下用模拟挂号机 “刷就诊卡→选‘儿科’→拿模拟号单”,说出 “1 个用自助设备的场景”(如 “陪妈妈挂号”); B 组:在教师辅助下将 “就诊卡” 贴纸贴到 “挂号机” 图旁,完成 “刷→选” 动作; C 组:家长协助下触摸家中的 “卡片”(如银行卡),模拟 “刷” 的动作。 1.安全素养 A 组:能说出 “用自助设备的 1 个安全注意事项”(如 “不插别人的卡、输错找家长”); B 组:能从 “刷自己的卡、刷别人的卡” 图片中选出 “安全的”,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