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1991

3.1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案 2025-2026学年度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86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中国,土地资源,教案,2025-2026,学年度,商务
  • cover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 1.读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及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地形、气候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综合思维) 3.通过实例了解土地的不同利用类型。(地理实践力) 4.结合实例,了解我国土地方面的政策。(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基础知识。 难点是理解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 二、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土地资源与我们 导入:在乡村,我们经常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牌。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划定的特殊区域。 提问:为什么要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 回答: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核心目的是通过特殊保护措施,确保优质耕地不被随意侵占或破坏。 概念学习:土地资源是指可供农业、工业或其他人类活动的土地,包括已经被人类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探究活动:认识土地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产、生活的空间。 建筑叔叔:我们利用土地建造房屋。农民伯伯:我们开垦土地种植粮食。 思考:1.结合自身体验,说明我们的衣食住行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回答:从穿的棉花到吃的米饭,从住的房屋到行的道路,土地资源像一张隐形的网,支撑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土地不仅是“空间”,更是“生产资料”和“生态载体”。珍惜土地,其实就是在守护我们衣食住行的根。 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生产活动的关系。 回答:土地资源是生产活动的“基本面”:农业依赖其肥力与规模,工业依赖其空间与区位,服务业依赖其景观与密度。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保护或破坏),最终会通过生产活动的效益反馈到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因此,协调土地资源保护与生产活动需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 分类:根据利用方式的不同,土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建设用地、水域等利用类型。每一类型可以进一步细分,如耕地可以分为水田、旱地等;用地可以分为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知识点二 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 看图:结合“中国与部分国家的人均土地面积(2022年)”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2022年)”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特点:1.中国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全国林地、草地比重较大,耕地比重较小。 看图: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可知:耕地所占比重13.3%,偏小;草地所占比重27.5%,相对较大;林地所占比重29.5%,相对较大 总结: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看图片:想想这些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种土地利用类型? 归纳: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地;大兴安岭森林———林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稻田———耕地。 看图:中国耕地分布VS中国地形分布VS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VS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思考: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 提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形区。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提示:季风区。 看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总结:我国耕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分布在这些地区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回答: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属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看图:中国林地分布VS中国地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