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05253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复习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0-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29347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格式,教案,复习,平行线,教版,相交
  • cover
复习课题: 第一讲 平行线复习 目标明确 学习力培养A逻辑能力B构建能力C反思能力D协作能力E表达能力 基础 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移等属于概念性知识,应让学生结合图形充分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平移的性质等属于原理与规则类知识,注重在不同图形中的应用,逐步熟练掌握. 中等 1.复习巩固本章知识点;建构本章知识体系. 创新 1.掌握并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路径清晰问题巧妙路径清晰问题巧妙 预 备 具备的基础(知识、能力)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章所学知识.本课的目标需求(知识、能力)在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需要一定的归纳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反馈 反思设计意图: 针对本章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检测.若检测达到预期目标,直接进入第2环节的教学;若测评未达预期目标,则进入第1环节择其相应知识点进行巩固与落实.设计意图:以例题的变式重演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具体问题为载体,逐一复习本章知识点,落实基本技能.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建构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明确重点内容之间的联系,深化认识,初步体会一般到特殊的几何研究过程.设计意图:对研究几何对象的基本套路有一个基本认识,提升素养,为后续学习做准备.设计意图:通过对一道典型习题的探究,巩固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 关 联 可能存在的问题(问题、障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看待所学内容的经验.应对策略(过程、方法)通过例题变式的设计,重演知识产生的过程;结合例题的解答,同步地提出有思考力度的具体问题,深化学生对本章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引 ,疑 前测知识,排查问题完成下列各题: 图1-1 图1-2(1)如图1-1,当∠1=∠2时,直线a、b平行吗,为什么?(2)如图1-2,CD平分∠ECB,且CD∥AB,若∠A=36°,则∠B=   度. 典型问题 学习措施 时间 精准对接,夯实基础  图2-1 图2-2 巩固环节一:平行线的判定问题 怎样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你能画一个图形表示吗?测评 在图2-1中,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l1∥l2.巩固环节二:平行线的性质问题 平行线有什么性质?你能画一个图形表示吗?测评 1.如图2-2,AB∥CD,∠1=60°,则∠2=   度.2.已知:如图2-3,AD⊥BC于D,EG⊥BC与G,∠E=∠3,试问: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解答:是,理由如下:∵AD⊥BC,EG⊥BC(已知)∴∠4=∠5=90°(垂直的定义) 图2-3∴AD∥EG(              )∴∠1=∠E(              )∠2=∠3(               )           ∵∠E=∠3∴      =        ∴AD是∠BAC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定义).梳理知识,构建体系梳理知识 图3-1 图3-2 图3-3问题1 如图3-1,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它们形成的四个角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问题2 如图3-2,当∠1=90°时,直线AB与CD是什么关系? 在直线CD上取点H,你能度量点H到直线AB的距离吗?问题3 如图3-3,另一直线EF与CD相交于点P.当∠2满足什么条件时,EF∥AB ? 问题4 如图3-4,分别作∠AOP,∠EPO,∠EPC的角平分线OM,PM,NP,则直线PM和OM具有什么关系?直线NP和OM又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问题5 根据图3-4得到的结论,你能提出一些命题吗?你能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吗?问题6 在图3-5中,平移△PMO,使点P移动到点B,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在所画的图形中,找出所有平行的直线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