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必修二第3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单选题 1.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 C.生态平衡包括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三个方面 D.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后,生态系统能通过调节作用建立新的平衡 2.“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类型之一是把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堆肥和沤肥更有利于农作物吸收有机肥中的能量 B.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达到了生态平衡 C.农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堆肥和沤肥过程中,微生物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沙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而恢复力稳定性高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小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与群落物种丰富度呈正相关 4.稳态转换是指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持续和突然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快速重组进入另一个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其转换过程可用如图“球—杯模型”解释,小球位于“山顶”代表稳态转换的临界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从一种稳态转换为另一种稳态,往往需要发生群落的演替 B.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气候或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C.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 D.“球—杯模型”也可以解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变化,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A.为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田 B.为防止土地荒漠化,人工建造防护林 C.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为发展畜牧业,不断扩大放牧规模 6.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乙低,恢复力稳定性比乙高 B.若增大对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则C点右移 C.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 D.图中偏离正常运行范围的程度体现了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 7.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维持或恢复其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 8.人工马尾松林经常发生松毛虫虫害,而天然森林很少发生。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人工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故松毛虫食物短缺 B.人工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故抵抗力稳定性强 C.天然森林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故自我调节能力强 D.天然森林食物链和食物网复杂,故恢复力稳定性强 9.2019年1月15日重庆大学举办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试验成功,棉花种子在月球上发出嫩芽,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片植物绿叶。科普实验所用的载荷罐是一个密封的罐体,内有棉花、油菜、酵母菌和果蝇等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