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空气有质量吗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质量;认识天平,了解其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科学探究:能通过类比推测空气是否有质量,模仿科学家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学会使用天平,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3.科学态度、STSE: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体验技术(如天平)给科学研究带来的便利;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有质量;了解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类比推测空气是否有质量,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准确规范地使用天平进行测量,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苹果与盒装牛奶(质量相差不太大),电子秤,托盘天平,砝码,打气筒,皮球,瘪气球、充足气的气球各一个,细木条做的小天平(带铁架台),气球、气球夹各若干,铁垫圈若干,教学PPT。 2.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实物比较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和一盒牛奶,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盒牛奶,大家猜一猜,它们谁更重呢?”请几位同学用手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觉。 教师:“我们用手掂量能大概感觉出物体的轻重,那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知道它们质量的大小呢?”引出质量的概念及测量工具(电子秤)。 用电子秤分别称出苹果和牛奶的质量,向学生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并让学生观察电子秤上显示的数字,了解物体质量是可以用具体数值表示的。 2.提问引发思考 教师:“苹果和牛奶有质量,那么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空气,它有质量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空气没有质量,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空气有质量,但说不出具体依据。 (二)认识天平 1.展示天平:教师拿出托盘天平,向学生介绍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 2.讲解结构:依次介绍天平的主要结构,如托盘、横梁、指针、分度盘、游码、砝码等,让学生对天平有初步的认识。 3.演示使用方法 - 天平调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表示天平平衡。 测量物体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在演示过程中,强调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如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拿;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等。 (三)实验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1.实验一:利用皮球和打气筒探究 提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皮球打入更多的空气,皮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假设空气有质量,打入空气后皮球质量会增加;假设空气没有质量,打入空气后皮球质量不变。 设计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实验步骤: 用天平称出一个瘪皮球的质量,记录数据。 用打气筒给皮球打入一定量的空气。 再次用天平称出充满空气的皮球的质量,记录数据。 进行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领取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如打气时不要过度用力,防止气筒损坏或皮球爆炸。 分析数据: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对比瘪皮球和充满空气的皮球的质量数据,思考:从数据中能发现什么?质量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说明了什么?通过分析数据,让学生认识到充满空气的皮球质量比瘪皮球大,从而证明空气有质量。 2.实验二:利用小天平、气球和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