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12583

第14课 网络身份认证 教学设计 八上信息技术浙教版(2023)

日期:2025-09-1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4295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网络,身份认证,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信息技术浙教版教学设计 课题 网络身份认证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网络世界中用户身份的唯一标识(用户账号、设备ID、eID)2、了解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用户名+口令、USB Key、生物特征识别)及其基本原理3、认识物联设备会塑造网络虚拟身份,并知道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方法 重点 1. 身份认证技术的种类与应用;物联设备对网络虚拟身份的塑造及其隐私保护 难点 1. 理解物联设备如何塑造网络虚拟身份及其潜在风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话题引入:提出问题:“在使用互联网应用(如慕课、电子支付、腾讯文档)登录时,为什么要进行网络身份认证?什么是网络身份认证?”19 引导学生简要讨论,初步理解网络身份认证是“证明网络中的你是真实的你,以保证信息系统安全”3的过程引出课题:简要说明网络身份认证的重要性,并自然引出本课主题———《网络身份认证》 倾听老师引入相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从问题中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网络中的用户身份用户标识:讲解在网络世界中,通常以用户账号、设备身份标识号(ID) 或电子身份证(eID) 等作为用户网络虚拟身份的唯一标识活动一:小组讨论你在哪些场景中进行了用户账号登录?(如微信、游戏、学习平台)如何查看不同设备的身份标识?(如手机序列号IMEI)还有哪些场景需要进行身份标识?教师总结并演示电子身份证、家用摄像头序列号等案例身份认证技术:讲解身份认证是系统对用户身份的鉴别过程,数据通常加密传输至服务器验证介绍三种主要认证技术:用户名+口令认证技术:最常见的方式,强调口令强度的重要性USB Key认证技术:展示U盾实物,解释其通过存储密钥或数字证书验证身份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包括指纹、人脸、虹膜等案例分析:案例1:虹膜识别视频1。思考:面临什么难题?如何突破?案例2:小学生用照片取快递1。思考:为何被盗取?如何解决?活动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场景、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解决其遇到的问题。二、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讲解物联网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音箱)被连接后,会持续采集数据(如运动步数、睡眠、心率)并上传至服务器,这些数据构成了用户在数字世界中的网络虚拟身份,能反映个人行为与习惯讨论网络虚拟身份带来的利(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弊(个人隐私泄露风险)探讨使用物联设备时保护隐私的措施使用安全的网络环境。设置设备的访问权限。保持设备使用最新的固件及系统。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手机中智能手环的数据,提问学生能从这些数据中分析出哪些教师的生活作息和运动习惯。以此直观感受数据与个人隐私的关联。3. 活动探究活动三:自主探究任务:寻找生活中有哪些能塑造你网络虚拟身份的智能设备,通过分析完成下面的表格。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引导。 了解网络身份认证的整体相关的知识以及掌握相关的重点难点 通过几个学习活动让学习开始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课堂练习 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如果有一张虚拟身份证,可以隐去你的真实姓名、家庭地址、身份证号、年龄,甚至头像也经过特殊处理,用于互联网中。你觉得这种方法能极大地保护隐私吗?可行吗。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相关知识 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学习知识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网络中的用户身份(用户标识、身份认证技术)。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及其隐私保护。强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保护个人隐私,遵守网络法律法规,认识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