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 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 基础过关练 一、教材衔接 1.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江东去”三句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蓄势,营造出雄浑的气势。 B.“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 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小乔嫁与周郎这一赤壁之战前的事,移至赤壁之战时,以美人来衬托英雄,相得益彰。 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表现出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C.两首词都选择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如赤壁之战、刘裕北伐等,为英雄驰骋战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D.情感抒发方面,两首词都抒发了缅怀古代英雄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都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朝政昏乱的愤懑。 3.下列对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悲愁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晚年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消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承上启下,自然地由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几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这里是从侧面渲染词人的悲苦心情。 D.末句“愁”字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之悲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2022全国甲)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两句,表现了当年刘裕率军北伐时的强大气势。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出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 , ———两句,细节化地呈现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的潇洒,暗藏了词人的艳羡之情。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最后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 , 。”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对比四十三年前“ ———的惨烈回忆和现实中“ ———的热闹场景,含蓄地表现了对沦陷区百姓忘却战败历史的心痛。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历史人物自况,流露出有志报国却不被重用的苦闷与惆怅的两句是:“ , ” (7)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登高》中“ ———写木叶摇落之景,表现出杜甫的悲凉心境;《声声慢》(寻寻觅觅)中“ ———借菊花渲染了李清照难以排解的愁绪。 (8)酒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也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李清照用“ ———[《声声慢》(寻寻觅觅)]来抵挡“晚来风急”;杜甫饱经艰难苦恨,两鬓斑白,更是“ ———(《登高》),令人感慨。 (9)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纷繁的说不尽的愁绪,都以“ , ———出之。 二、语用综合 (2025河南南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1分) 东坡书院,大门朝向南方,进入院内,先是会经过一座小石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