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3480

【新教材】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幸福的歌》大单元整体设计

日期:2025-09-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32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第一,整体,幸福的歌,上册,新教材
  • cover
《幸福的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内容综述】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人音版艺术唱游·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幸福的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哟乃》;聆听《快乐的罗嗦》、《阳光下的孩子》;音乐游戏《走向1 3 5》;情景表演《火把节音乐会》。这些内容通过多样化的音乐形式,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幸福与快乐,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 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这是一首具有彝族特色的儿童歌曲,旋律欢快、歌词质朴,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彝族娃娃的幸福生活,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演唱《乃哟乃》和音乐游戏《走向1 3 5》:通过学唱这首土家族民歌,识记 d(1)、mi(3)、so1(5)的简谱写法,直观地呈现土家族歌曲音调特点,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同时通过音乐游戏《走向1 3 5》巩固对音高的感知能力和听辨能力。 欣赏《阳光下的孩子》:歌曲以温馨、明亮的旋律,描绘了孩子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画面,引导学生听辨领唱与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和单声部与多声部的色彩变化,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体会歌曲中的幸福与美好。 聆听《快乐的罗嗦》:这首乐曲通过明快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彝族人民欢歌热舞的场景,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欢快与热烈。认识中国弹拨乐器及感知弹拨乐器音色特点,感知节拍、主题旋律的重复及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让学生对彝族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有所认识和感受,并初步了解彝族人民喜欢用音乐的形式赞美生活的风俗习惯。 情景表演《火把节音乐会》:延续彝族人民喜欢也用音乐形式赞美生活的风俗习惯,用唱、演、舞、奏四种音乐表现形式来庆祝彝族盛大的火把节,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复习和巩固本单元的所有教学内容。 内容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互补性,四个作品都是有关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均有明显的歌舞特征。 主题统一:虽然音乐的风格、体裁和民族不同,但所要表达的思想都是幸福快乐的生活,冠以“幸福的歌”为主题,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主题。通过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幸福与快乐,体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形式多样:将聆听、欣赏、演唱和体验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提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能力。 内容整合:将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通过内容整合,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经过一年多系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经验,他们学习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乐的快慢,也乐于在听唱奏演等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和欣赏音乐。通过本单元的声势律动、火把节音乐会情境表演等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知识技能方面,对弹拨乐合奏领唱这一新的表现形式较难掌握,可通过先了解乐器再到整体聆听的方式进行引导,在音乐感受与理解上,需要建立彝族、土家族音乐的文化背景知识,并融入歌曲情感风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考虑这些学情特点,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兴趣、引导参与助力学生提升音乐素养与综合。 四、教学价值 本单元是自一年级上册哈尼族民歌《其多列》学习之后,小学阶段第一个系统地学习少数民族音乐的单元,这对学生接受和喜爱我国民族音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素养和大概念角度来看,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能初步了解彝族、土家族的音乐风格特点及他们喜欢用音乐的形式赞美生活的风俗习惯,为将来更多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学习打下感性基础,从而建立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