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7688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4点到直线的距离(第1课时两点间的距离)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2276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距离,28张,课件,间的,两点,课时
  • cover
(课件网) 湘教版2019高一数学(选修一)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第1课时 两点间的距离 2.4 点到直线的距离 学习目标 1.领会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 2.能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解决相关问题(重点) 3.会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数学思想(难点)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同侧有两个大型小区,现计划在公路上某处建一个公交站点C,以方便居住在两个小区的住户出行.如何选址能使站点到两个小区的距离之和最小? 情景导入 前面对直线做了大量定性的研究.既然直线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这就为我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代数方法展开对直线定量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在本节,我们将用代数方法探究点到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以及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问题,其中,向量将发挥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作用. 情景导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x1,y1),B(x2,y2).如何求 A,B之间的距离呢? 由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得 因为 因此,可得平面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x y O 新知探究 如果不用向量方法求|AB|,就要作辅助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试试看. x y O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x1,y1),B(x2,y2).如何求 A,B之间的距离呢? 如图,可知C(x2,y1),则 由勾股定理可得 因此,可得平面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例1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3,1),B(3,-3),C(1,7). (1)求BC边上的中线AM的长; 课本例题 例1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3,1),B(3,-3),C(1,7). (2)证明:△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课本例题 例1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3,1),B(3,-3),C(1,7). (2)证明:△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课本例题 分析 首先要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将几何图形上的点用坐标表示出来,然后进行代数运算,最后把代数运算的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证明:如图,以Rt△ABC的直角边AB,AC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A(0,0).设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b,0),(0,c),BC的中点为D. 例2 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课本例题 因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2 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课本例题 题型一: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典例剖析 例1 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0),B(1,0),C ,试判断△ABC的形状. |AB|=2. 有|AC|2+|BC|2=|AB|2, 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kAC·kBC=-1.所以AC⊥BC. |AC|≠|BC|,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 跟踪训练1 若点M到x轴和到点N(-4,2)的距离都等于10,则点M的坐标为_____. 由点M到x轴的距离等于10可知,其纵坐标为±10. 设点M的坐标为(xM,±10).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 (2,10)或(-10,10) 解得xM=-10或xM=2, 所以点M的坐标为(2,10)或(-10,10). 概念归纳 计算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1)对于任意两点A(x1,y1)和B(x2,y2), (2)对于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相等的情况,可直接利用距离公式的特殊情况|y2-y1|或|x2-x1|求解. 题型二:坐标法的应用 典例剖析 例2 求证: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度等于第三边长度的一半. 如图,以A为原点,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D,E分别为边AC和BC的中点. 则A(0,0),设B(c,0),C(m,n),则|AB|=|c|. 即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度等于第三边长度的一半. 跟踪训练2 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对角线为AC和BD.求证:|AC|=|BD|.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0),设B(a,0),C(b,c), 则点D的坐标是(a-b,c). 故|AC|=|BD|. (1)用解析法解题时,虽然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不依赖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但不同的平面直角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