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2965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案 (5)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3次 大小:15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课,社会,危机四伏,庆历,新政,学案
  • cover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分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原因; 2、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 3、识记庆历新政的内容,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学习方法】采取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学生可以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 【知识导学】A级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阶级矛盾激化 激化的原因: 、 、 、 激化的表现: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2)民族矛盾激化(见教材资料回放) 原因: ;表现: ; 【思考探究】B级1、以往的农民的起义主要发生在王朝的后期,如两汉、唐朝,而北宋则在一开始时,阶级对立就十分突出,这又是什么原因? 汉唐:是在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着手调整统治政策,使当时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北宋是在兵变的基础上建立的,统治者为吸取五代频繁军事政变的教训,只注意调整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没有得到较大的恢复和发展,再加上纵容土地兼并的发展,阶级矛盾在北宋初年就十分尖锐。 【知识导学】A级(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集中军权:①杯酒释兵权;②枢密院有 ,统兵将领有 无 ,互相牵制;③实行更戍法;集中行政权: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 分行政权、枢密院分军事权、三司分财权) (2)、负面影响 ①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 局面;(2) ,导致财政十分困难,出现 局面。 【思考探究】B级 1、分析三冗产生的原因 冗官 原因:官僚机构重叠;科举取士越来越多;“恩荫”法泛滥 影响:不仅降低了行政效率,更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冗兵 原因:对辽、西夏战争的需要;采取“荒年募兵”政策;军队战斗力低下所以扩充军队 影响:军费开支过大 冗费 原因:冗兵、冗官;每年送给西夏、辽大量岁币; 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百姓负担沉重,加深社会矛盾 C级 2、北宋建国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有何利弊? 利①使中唐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持社会稳定。③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弊①机构重叠,官员数量庞杂,财政开支巨大;②调兵权与统兵权相互牵制,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③地方上财政困难,地方工作难以开展。 【知识导学】A级(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 背景: ;目的: ;措施:规定定期考核业绩;严格 制度;改革 ;慎选地方官吏;减轻徭役、重视农桑;中心措施: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思考探究】B级 1、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目标没成功实现(阶级矛盾、积贫积弱);②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攻击;③措施“太猛”“更张无渐”;④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罢官无安置);⑤农民无获明显好处 C级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问:范仲淹“忧”什么?与王安石变法的联系是什么? 范仲淹忧的是北宋政府面临的社会危机,忧的是改革的失败,他的忧虑正是王安石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必要性,也预示了王安石改革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巨性。 【本课小结】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 (4)庆历新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