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探究物品制作材料及特性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人类活动与环境,技术、工程与社会 二、学习内容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②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3金属及合金是重要的材料 ⑤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 11.3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②知道有些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三、学业要求 ①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和材料的外部特征,知道金属是常见的材料。能依据一些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能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进行观察并描述,能口述或利用简单图形表达想法。 ②知道有的材料可以被回收利用。 ③能描述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知道科技产品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材料在人类生活中占据关键地位,与能源、信息共同构成社会发展三大支柱。引导学生认识材料,是贴合生活需求、助力其理解物质科学的重要途径。物质、物体、材料是物质科学基础概念,物体具化物质,材料功能化物质。课标要求低年级先认识常见材料性能与用途,随年级提升深化对物体特征、材料性能的理解,逐步构建 “世界是物质的” 大概念。 本单元作为学生系统认识材料的起始,需从身边常见、熟悉材料入手,通过观察比较、体验感知,让学生初步认识材料简单特点、功能以及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为后续深入学习物质科学筑牢基础 。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实验、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 科学思维: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 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 责任态度: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人类活动与环境”和“技术、工程与社会”的高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认识常见材料》《各种各样的杯子》《金属》三课组成,按照从整体感知到关联应用,再到专题深化的递进逻辑展开。其中,第一课《认识常见材料》从生活物品如陶罐、金属壶、布料、塑料等切入,通过观察辨别完成对材料的基础认知,搭建材料分类的知识框架,如陶瓷类、金属类、塑料类等。第二课《各种各样的杯子》依托《认识常见的材料》建立的分类框架,聚焦 “杯子” 这一具体物品,分析其材料(玻璃、陶瓷、金属、塑料等)。从识别材料升级到理解材料特性与用途的关联,回答 “材料为什么用在这里” 的问题。第三课《金属》聚焦金属这一类材料,深入探究其物理特性(光泽、坚硬、导热)、加工方式(锻造、连接)、回收利用等系统知识。从多材料泛认到单一材料深研,体现认知由广度到深度的拓展。整个单元的这种设计让学生对材料的认知逐步立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