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47031

2026届湖南省湘潭市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92090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6届,历史,图片,试题,学期,一模
    湘潭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武丁多次派妇好统领军队参加征伐战争。妇好多次征募军队,创下商代一次征兵数量的最高纪录;她亲自主持庄严神圣的祭祀,代表商王室祭祀列祖列宗。这反映出商代 A.“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 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C.“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 D.“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2.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包括成套漆器、丝织品、竹木器等千余件随葬品,同时发现的T型帛画描绘出“引魂升天”的场景。当时的文献记载中有“形魄归地,魂气升天”,“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等。这说明西汉初年的丧葬观 A.符合道家追求的丧葬理念 B.体现制度化的等级性差异 C.反映多重观念的融合趋势 D.彰显神权支配的厚葬风俗 3.传统儒学的理想人格被概括为“内圣外王”,即不仅重视内在修养,而且重视社会功用;魏晋以来,儒学变得更重视“内圣”而忽视了“外王”,魏晋的儒家学者更加注重心性自由和向内用功。这一变化可能源于魏晋时期 A.门阀政治影响了儒学价值取向 B.玄学兴盛后士人崇尚空谈 C.政治动荡产生信仰与道德危机 D.佛道动摇了儒学政治地位 4.《唐六典》是我国现有最早的一部会典,颁行于开元年间。其卷一在叙述三师、三公和尚书令后,有一条注文为“自太师已下,皆古宰相之职,今不常置,故备叙之”。这反映出《唐六典》颁行时 A.相权威胁皇权 B.三省六部制臻于完善 C.实施群相制度 D.法律儒家化程度加深 5.南宋官员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记载到,两广地区有“识且可食”的水果仅55种;成书于元代的《大德南海志》则列举了两广地区64种有名有识的水果。这一变化体现了 A.两广山区加速开发 B.两广与外界交流频繁 C.农业技术飞跃进步 D.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高三历史试题 第1 页(共6页)】 6.乾隆六年,御史丛洞听闻皇帝欲往热河木兰巡幸行围,以“侍从人员狩猎为乐,留京大臣怠惰纲纪”上疏谏阻。乾隆以“遵循祖制,整饬戎兵,怀柔属国,非驰骋畋游”批评了丛洞。乾隆皇帝此举反映出 A.维系与蒙古诸部联系的重要性 B.监察系统难以有效地制约皇权 C.康乾盛世下隐含官僚系统危机 D.满汉关系极易为统治者所警觉 7.下图展现的是某战争形势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战争 A.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B.引发清廷“塞防海防”之争 C.初步暴露洋务新政的局限性 D.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8.20世纪初,有些人认为城墙是“落后”的象征,是“闭关自守时代”的产物。以成都为例,晚清和民初的改革和重建令成都大城和小城的旧城墙遭到巨大破坏,且随着人口增长,四个城门无法承担交通枢纽的重任,人们开始抱怨城墙弊端。这反映出近代化转型期的中国 A.对城市功能定位的新认识 B.社会舆论左右政治决策 C.城市自治传统的传承延续 D.对传统抱彻底否定态度 9.1940年6月 13日的国民党一文代电中称:“‘新民主主义论’一文,违背国策,应予查禁;……于此抗战形势更于我有利之时,提出此种荒谬之名词,其必发动党内及同情该党之报章杂志作普遍之宣传亦为意料中事”,“凡遇有宣传此类名词之文字,应一律予以检扣或删削补送外”。这则材料 A.实证了国民党政府扼杀新闻自由 B.反映了战时中国各党派矛盾激化 C.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影响力 D.说明了国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