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的乘法口诀 课程:小学数学 教材: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 章节:2、3、4的乘法口诀 例题2 4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知识内涵 在知识体系中,4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知识链的重要一环,它承接了2、3的乘法口诀,为后续5 - 9的乘法口诀学习奠定基础,在乘法运算学习进程里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教材先以装满汤圆的盒子为情境,直观呈现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4个4的含义。随后借助蓝色圆点组成的矩形图案,按顺序展示1 - 5个4的乘法算式及对应的口诀,逐步引导学生探索4的乘法口诀。通过填空形式强化对算式和口诀的理解与记忆。 教材编排特点在于从直观实物过渡到抽象算式与口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意图是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自主探究、总结口诀,培养归纳能力。逻辑线索清晰,由易到难,从单一的乘法算式与口诀对应,到逐步增加难度的算式与口诀填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 素养内涵 本节课主要承载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这几条核心素养。 运算能力:学生通过计算、等算式,巩固乘法运算,理解乘法的本质,提升运算技能。 推理意识:从1个4到2个4、3个4……逐步推导乘法算式及口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发现其中规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模型意识:4的乘法口诀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其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会运用模型解决同类数学问题,初步建立模型意识。 教学目标 经历编排和探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4的乘法口诀的结构与规律,能够熟练进行的乘法计算,提升数感和运算能力。 通过观察、类比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发展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 在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中体会乘法口诀的简洁美与规律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进行的乘法计算。 2.教学难点 探究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及相邻口诀间的联系。 课堂导入 情景图导入故事法: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节日灯笼布置图(非教材图),图中每串灯笼有4个,共5串。提问:“每串有4个灯笼,2串有几个?3串呢?你能很快算出5串一共有多少个吗?” 学生活动:尝试用连加计算,有的数数,有的列出加法算式。 教师追问:“如果要算10串灯笼,还这样加下去方便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帮我们快速算出几个4相加的和!” 【设计意图:借助节日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几串几个”的问题激活“几个几”的乘法经验,制造计算简便性的认知冲突,自然引出4的乘法口诀学习。】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探究4连续相加的结果及规律 活动1:填写连续相加的结果 教师活动: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式子(展示),这里是让4连续相加,大家试着依次算出每一步的结果,填在相应的方框里哦。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时间自己思考一下。 学生活动: 生1:第一个空应该填8,因为4 + 4 = 8。 生2:那第二个空就是8 + 4 = 12。 生3:最后一个空就是12 + 4 = 16啦。 教师归纳:非常棒,同学们都准确地算出了结果,依次是8、12、16。那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结果,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呀? 活动2:探究连续相加结果的规律 教师活动:老师来引导一下大家哦,看看每次相加后的结果和前面的结果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活动: 生1:我发现每次的结果都比前面多4呢。 生2:对呀,就是依次增加4的。 教师归纳:非常好,同学们发现了很重要的规律,每次相加后的结果都比前一个结果多4。这其实和我们等会儿要学的4的乘法口诀也有密切的关系哦。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填写4连续相加的结果并探究其规律,为后续学习4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让学生初步感知每次增加4的数量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