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4658

【新教材】花城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还乡河小唱》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日期:2025-11-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81184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教学设计,课堂,还乡河小唱,单元,上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探索身边的音乐:长和短(二)》第2课时《还乡河小唱》 【教材分析】 《还乡河小唱》是花城版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探索身边的音乐:长和短(二)》第2课时欣赏课。陕北民歌《还乡河小唱》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创作灵感源于陕北人民的生活、劳作以及对家乡的眷恋。还乡河作为陕北地区重要的水源与生活依托,承载着当地民众的深厚情感。民众创作时,陕北正处于社会变革与发展阶段,人们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耕耘,为生活努力奋斗,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愈发浓烈,《还乡河小唱》便应运而生,用质朴的歌词和悠扬的旋律描绘出陕北人民的生活画卷与精神世界。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模仿能力 。他们能准确分辨欢快与舒缓的音乐情绪,跟随简单节奏拍手、跺脚,但对复杂节奏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在演唱方面,能自然发声、完整演唱简短儿歌,不过气息控制较弱,音准稳定性有待提高。识谱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仅能认识简单音符。课堂上乐于参与律动、表演等互动活动,但注意力易分散,持续专注时长较短。教学中需借助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资源、游戏化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哼唱,感受《还乡河小唱》独特的陕北音乐风格,包括高亢激昂的旋律、富有韵律的节奏,体会歌曲蕴含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 (二)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用富有陕北风味的嗓音和饱满的情感演唱《还乡河小唱》,并能通过肢体动作、表情等方式进行舞台表演,增强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 。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还乡河小唱》进行改编,如改变节奏、创编新歌词,描绘现代陕北的新风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四)文化理解 了解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以及这首歌曲背后所反映的陕北人民生活变迁,感受陕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让学生熟悉《还乡河小唱》的旋律和歌词,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并表达出歌曲中蕴含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2. 引导学生了解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陕北地域文化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 。 (二)教学难点 1.掌握陕北民歌独特的演唱技巧,如真假声转换、滑音、颤音等,准确表现出歌曲的韵味和风格 。 2.深入理解歌曲所承载的陕北文化内涵,避免学生只是流于表面地学习歌曲,真正让学生领会陕北人民与家乡的深厚情感纽带 。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音频,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然后告诉老师,听完之后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播放陕北的风声、羊叫声以及隐隐约约的陕北民歌声)好啦,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好像看到了大片的黄土高坡,还有同学说仿佛看到了放羊的孩子。没错,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其实啊,这段音频里的声音都来自一个特别的地方———陕北。你们知道陕北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那里有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有热情好客的陕北人民,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陕北,一起聆听一首非常经典的陕北民歌《还乡河小唱》,去感受那里独特的音乐魅力。书写板书《还乡河小唱》。 【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