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施耐庵 壹 了解《水浒传》写作背景,积累相关文学常识。 贰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教学目标 叁 分析人物言行及环境描写的句子,解读人物形象,介绍梁山好汉。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拉开帷幕,我们班打算编排《智取生辰纲》课本剧,但是在创作剧本之前,需要了解名著的相关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熟悉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任务二:感知内容,梳理情节; 任务三:品读言行及环境描写,解读人物; 任务四:链接原著,明确形象。 字词检测 省得( ) 嗔怒( ) 朴刀( ) 兀自( ) 怨怅( ) 恁地( ) 干系( ) 这厮( ) 虞候( ) 逞办( ) 分晓( ) 行货( ) 窥望( ) 聒噪( ) 面面厮觑( ) xǐng chēn wù chànɡ sī gān pō nèn yú xiǎo chěng háng ɡuō kuī qù 字词检测 1.趱行: 2.端的: 3.干系: 4.怄: 5.尴尬去处: 6.喏喏连声: 7.面面厮觑: 赶路。 真的,确实。 责任。 使人生气。 容易出麻烦的地方。 恭敬地连连答应。 互相望着发愣。 根据预习成果,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明确: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任务一: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1.作者简介 2.背景链接 《水浒传》的成书时间长达两个多世纪。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我国北方地区爆发了一场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然而英雄们的形象和业绩却被染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宋元两代的说话艺术和杂剧艺术中,“水浒”的故事颇为流行。200多年以后的元末明初,杰出的作家施耐庵在长期积累群众创作的基础上,以同情农民起义的思想观点和元末农民起义的实际知识,把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口头传说,民间杂剧、话本中彼此不相连缀的水浒故事搜集整理,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构思,给“水浒”故事以更集中、更典型的描写。 任务一: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任务二:感知内容,梳理情节 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4)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5—11)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但最终还是丢失了生辰纲。 第三部分(12)补叙故事情节。 一 二 三 1.结合课前预习,说说文题中的“生辰纲”是什么?“智取”的人是谁? 任务二:感知内容,梳理情节 明确: 生辰纲是梁中书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智取的人是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 2.跳读课文,筛选信息,完成填空,梳理故事情节。 任务二:感知内容,梳理情节 ①慎押_____,矛盾重重。 ②盘问_____,放松警惕。 ③阻拦_____,引发众怒。 ④难违众意,同意_____。 具体经过: “智取”之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白胜、三阮 “智取”时间:六月初四中午 “智取”地点:黄泥冈松树林 明确: ①慎押生辰纲,矛盾重重。 ②盘问贩枣客,放松警惕。 ③阻拦买酒,引发众怒。 ④难违众意,同意买酒。 具体经过: “智取”之人:_____ “智取”时间:_____ “智取”地点:_____ 1.特格雷·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的可以定义并不在于它的虚构性或想象性,而是因为它以种种特殊方式运用语言。” 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