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5410

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学思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6次 大小:576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学思案,格式
  • cover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学思案 【教学证据】 课标 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坏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材 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逻辑关系? 在反复颂读中训练诵读的技巧;利用朗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感悟爱能化解伤痛的哲理 2.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是什么?如何有效夯实与突破? 重点:利用朗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 难点: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感悟爱能化解伤痛的哲理 3.本节课可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做出哪些具体贡献? 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情 【学习设计】 为何要学 (课题育人价值之问) ◎ 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学常识、字词积累 ◎ 核心素养2: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散文诗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 ◎ 核心素养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悟爱能化解伤痛的哲理 ◎ 核心素养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学什么 (核心概念体系之问) 重点 ◇难点 怎样学 (关键能力发展之问) 何谓学会 (评价促进学习之问) 学习进阶 以学定教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导入 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大师吗? 他是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他一生倡导民族主义和世界和平,1924年来到中国,和我国的一些文学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你们知道他的诗句吗? 通过诗句,说说泰戈尔诗中常见的主题:爱 童真 自然 生命 组织: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泰戈尔及他作品的主题 / / 1 落实基础知识 讲解(作者简介)→朗读(字音)→讲解(字意) / / / 活动一:集体诵读,读准读顺课文 1作者简介 2让学生朗读生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3讲解重点词语意思 组织: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结合 引导: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板书:重难点词语 朗读、书写 了解作者 读准字音 书写正确 明白字意 2 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段落→学生任选一段,设计朗读自由朗读,品味情感 / / / 活动二:指导诵读,感知内容情感 1、任选一段你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设计,朗读设计可以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语速、情感 示例:假如 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 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 会认识我吗? 语速:轻快 跳跃 语气:活泼 情感:喜悦 预设补充:当学生设计第8、9段时,老师引导问题:同样的内容,变换语序、标点、称呼之后,说话时的语气也会发生变化。反复诵读《金色花》原文和变换语序、标点、称呼后的文段,写下你的发现。 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悄悄陪伴母亲、与母亲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组织:1.教师范读 学生设计朗读 引导:学生朗读,老师补充,感悟情感 板书:母子情深 朗读、体会情感 能合理设计朗读,语气把握细腻,读出情感 3 探讨内涵 出示对称句范例→摘录对称句→学习对称句效果 / / / 活动三:深入研读,探讨内涵 1、我们从散文诗中体会到的美离不开作者神奇的表达。你觉得诗歌中的孩子和母亲都是真实存在的吗?一到三组寻找孩子和母亲真实存在的依据,四到七组寻找孩子和母亲可能是虚构的依据。 真实存在的依据:孩子的性格是天真、活泼、调皮的,依恋自己的妈妈。 母亲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虚构的依据: 孩子变成了金色花,还能散发香气,最后又变回来。 母亲的工作主要是沐浴、祷告、读《摩罗衍那》,似乎不食人间烟火。 2、为什么作者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景物呢? 因为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