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智取生辰纲 掌握施耐庵和《水浒传》等文学常识。 了解早期白话文的特点,体会古今汉语的联系与区别。 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智取”情节,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重点) 结合社会背景,抓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手法,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难点) 学习目标 施耐庵(1296~1370) 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作品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白话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再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发生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智取生辰纲”这一主要情节的记叙要素。 智取生辰纲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经过 起因 六月初四正午 黄泥冈松树林 杨志等十五人、吴用等八人 吴用等谋划劫取生辰纲 吴用等人引诱杨志等十五人买酒,巧下蒙汗药 杨志误失生辰纲(吴用成功劫取生辰纲) 结合传统小说的情节结构,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并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杨志慎押生辰纲 七雄贩枣蒙杨志 百胜卖酒诱官军 吴用巧下蒙汗药 官军上当饮药酒 英雄智取生辰纲 第一部分( ) 1—7 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 ) 8—14 杨志误失生辰纲 (吴用等智劫生辰纲) 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线 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 暗线 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 交织点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岗松树林 揭示双方的矛盾冲突 塑造人物性格 表现主题 时空连“线” 以物作“线” 反复出“线” 以情导“线” 定“神”看“线” 答题技法 小说中常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就能领悟、把握小说的线索 不少小说,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文章主旨 阅读时,可以通过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识、把握线索 感情、情节线索常常隐伏于叙述的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情节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小说的线索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最广,就是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小说的线索 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怎样的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 矛盾冲突:杨志与众军汉、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要快与要慢、要走与要停的矛盾。 作用:①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为后一部分写主要矛盾做铺垫;②这个矛盾与后文的矛盾互相勾连,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阅读第1—7自然段,找出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 态度变化 与杨志的矛盾逐渐加深,导致杨志被孤立,为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 老都管道:“须是我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奈他。”老都管又道:“且奈他一奈。” 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都管道:“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 老都管喝道:…… 第1—7段或直接或间接地描写了天气的“热”,但它们各不相同,试找出这些句子来,体会作者是如何用不同的语言写出天气的“热”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第二部分,说一说这部分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杨志智押生辰纲 杨志 吴用 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 地利 阅读第二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