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58062

九上23 范进中举 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9-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9353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上,范进,中举,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吴敬梓 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主要的情节。 贰 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目标 叁 追本溯源,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导入新课 明万历三十五年有位状元叫黄士俊,他34岁时进京赶考,到岳父家借盘缠,岳父看他寒酸,门都不让进,两个鸭蛋把他打发了,好心的仆人看他可怜,凑钱给他。黄士俊高中头名状元,不无辛酸地给丈人写一首《鸭蛋诗》,道尽从田舍郎到登上天子堂漫漫长路上经历的冷暖和坎坷。黄士俊就是范进的原型,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夯实基础 1.介绍作者、作品: (1)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夯实基础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夯实基础 2.科举制度: 夯实基础 倒运(   )  带挈(   )  相公(   ) 长亲(   )  星宿(   )  醺醺(   ) 腆着(   )  簇拥(   )  拙病(   ) 商酌(   )  报帖(   )  绾(    ) dǎo qiè zhǎnɡ xiù cù tiǎn xiàng xūn zhuō tiě zhuó wǎn 夯实基础 桑梓(   )  侥幸(   )  行事(   ) 啐(    )  讳(    )  锭子(   ) 瘟(    ) zǐ jiǎo cuì huì wēn háng dìng 夯实基础 〔不省人事〕 〔不由分说〕 〔拙病〕 〔桑梓〕 〔今非昔比〕 〔果不其然〕 指人昏迷,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意为不容人分辩、解释。 难治的病。 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果然(强调不出所料)。 依照小说三要素,梳理课文故事情节。 (1)主要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 (2)社会环境:腐朽的科举制度; (3)范进中举前后的言行和众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1.小说要素分析: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2.速读课文,谈谈范进中举前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明确: (1)中举前:①胡屠户认为范进中秀才是他提携的结果,所以摆出长辈架子教训范进。②范进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被骂个狗血喷头。 (2)中举后:①众人请胡屠户打女婿,治疯病。②范进疯病好了,见丈人担心挨骂,胡屠户态度与前截然不同。③胡屠户无耻恭维范进;④胡屠户一路给范进扯衣襟。⑤家里把胡屠户送来的钱打发报录人,拜谢丈人。⑥范进把张乡绅送的银子取出六两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