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1158

13.4《树和天空》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9-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4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3.4,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教学内容 树和天空 授课人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析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树和天空》这首诗歌。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诗歌的写作特色、思想内容和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成就及影响等知识点。通过具体案例,如诗歌中的意象选择和情感寄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次含义。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学会从诗歌的写作特色、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此外,学生还能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的奇迹,促进其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树和天空》,学生能够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风格及其在诗歌语言中的独特表达,提升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隐喻和象征手法,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赏析诗歌的意境美和想象美,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并尝试运用类似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体会诗歌中对自然、生命和人类关系的多元思考,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自然的独特表达,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中 “树” 与 “天空” 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通过自然意象表达的生命哲思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2)难点:把握诗歌独特的语言风格与形式,如隐喻、象征的运用,以及诗歌节奏与意境的结合,提升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投影仪。 (2)特朗斯特罗姆相关诗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坚持与执着是成功的关键。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虽然只是一名银行职员,却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创作了《变形记》等经典作品。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则用十年光阴完成了长诗《画廊》,并以这种执着的精神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种执着精神的重要性,并深入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执着精神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著名诗人,被誉为 “20 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他也是一位心理学家。1954 年发表的诗集《17 首诗》使其声名鹊起。他的诗作善于从日常生活汲取灵感,将欧洲古典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结合得天衣无缝。主要作品包括《17 首诗》《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等。 (二)写作背景 特朗斯特罗姆 1931 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父母离异,他随母亲生活。斯德哥尔摩群岛上的自然环境对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年轻时,他对地理、科学,尤其是昆虫学兴趣浓厚,十几岁时开始弹钢琴,逐渐对诗歌产生浓厚兴趣。他的诗中,自然与生活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自发且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与人们的生活世界息息相关,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三)题目解说 “树和天空” 这个题目简洁明了,点出了诗歌的主体;同时,“天空” 为 “树” 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使意象鲜明,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课文结构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节),描述树在雨中获得生机。 第二部分:(第 2 节),描绘树在等待成长的时机。 【朗读指导】 请用 “/” 给全诗标明朗读节奏。 一棵树 / 在雨中 / 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 / 匆匆走过 / 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 它汲取 / 雨中的生命 就像 / 果园里的 / 黑鹂 雨停歌。/ 树 / 停下脚步 它 / 在晴朗的夜晚 / 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 / 它 / 在等待 / 那瞬息 当雪花 / 在空中 / 绽开 (师:同学们,请根据标好的朗读节奏,自己先试着朗读一遍诗歌。) (生:学生按节奏朗读诗歌) 【问题探究】 《树和天空》中,作者说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的身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