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6854

高中历史必修1(北师大版)课件:第八单元第23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共53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5243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23课,53张,形成,格局,对峙
  • cover
课件53张PPT。第23课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课程 标准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及东西方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什么是冷战?知识链接 “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 “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一、为什么会形成两极格局?(原因)为什么是美苏两极格局, 而不是其他国家的两极格局?苏联为什么能争锋:苏联克里姆林宫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国 政治影响空前提高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 苏联空前强大战后美国力量介绍: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经济 军事 政治 科技军队人数12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控制操纵联合国原子弹工业生产量 外贸出口额 黄金储备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史料链接美国想称霸世界2.为什么二战后美苏两国选择了对抗而不是合作?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问题:这图片表明各国之间是什么关系?史料链接1、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 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不同的社会制度:美国是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社会主义强国。双方都因不同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对对方有敌意。 3、不同的国家利益:二战后两国的力量都空前壮大,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两国的势力范围大幅扩张,双方都认为对方是直接的最大威胁。结合教材内容, 概括:二战胜利,法西斯被消灭, 美苏失去了合作的政治基础,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使两国由合作走向对抗。2.为什么二战后美苏两国选择了对抗而不是合作?3.为什么二战后美苏选择了冷战这样的方式长期对峙? 美国是战后初期唯一的经济大国。……战后初期的美国集中了全世界资本总额的四分之三和工业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二……战争结束时,美国有1100万现役军人……保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机器,它可以平均一天装备一艘军舰、每五分钟装备一架飞机,它拥有原子弹,在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军事基地驻有军队。 1945年战争结束时,苏军共有1136万人,这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武装部队。……战争最后三年,苏联平均每年生产4万架飞机,3万多辆坦克和3万多件自动武器、12万门各种大炮、45万挺机枪、300多万支步枪和200多万之冲锋枪、10多万门迫击炮和几亿发炮弹。除了飞机生产,苏联的武器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 ———刘金质主编:《冷战史》3.为什么二战后美苏选择了冷战这样的方式长期对峙? 美苏两国在政治军事力量上势均力敌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1、二战后美苏失去 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 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将苏联视为称霸障碍。 3、 成为一流强国,建立社会主义阵营。 4、双方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的冲突--根本原因 5、1946年 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揭开冷战序幕战时同盟美国苏联国家利益丘吉尔→ → →从盟友变成对手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 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来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斯德丁———波兰的西北部 ; 里雅斯特———意大利的东北部。 二、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过程)知识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