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科版 二年级上册 《形形色色的动物》单元 2.观察蜗牛的反应 教学设计 单元 《形形色色的动物》 课题 观察蜗牛的反应 课时 1 核心 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及要求 6.2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2年级: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蜗牛,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两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 通过实验,知道蜗牛对不同气味有嗅觉反应。 通过实验,知道蜗牛对声音变化无明显反应。 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以及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科学思维 会有序观察比较。 根据蜗牛的身体、感官器官特征推测蜗牛是如何应对环境的。 3.能用依据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探究实践 初步发展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判断的能力。 态度责任 1.愿意倾听同伴对物体特征及现象的描述,乐于倾听和交流。 2.对研究蜗牛的反应产生兴趣,增进爱护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3.对观察小动物充满兴趣,认真细致、乐于记录;乐于饲养小动物。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能较准确地描述蜗牛的感官特征和蜗牛对环境的反应。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根据蜗牛的行为,推测蜗牛对环境的反应。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蜗牛、棉签、透明塑料片、棉线、塑料盒、放大镜、音叉;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 仪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 同学们把蜗牛带来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小蜗牛。 一、问 题 情 境 :(预设5分钟) 1.谈话导入(PPT) 提问:大家在哪里找到的蜗牛 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小结:小小的蜗牛能像兔子那样做出反应吗?今天我们就像研究兔子那样来研究小蜗牛。 二、科学探究:(预设25分钟) 1.观察蜗牛的身体。(板书:在轮库图上标注)[材料准备:蜗牛、蜗牛轮廓图、PPT] 提问1:我们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兔子的?你认为我们可以怎样观察蜗牛? 小结:我们今天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观察。 提问2: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小结:软软的身体上背着一个螺旋形外壳。 2.观察蜗牛的头部。[材料准备:放大镜] 提问:蜗牛的头在哪里?上面有什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画下来(预设:两对触角、口) 教师指导:在轮廓图上找到触角的位置,画下来。 全班交流。 小结:蜗牛的身体有头、腹足和外壳。头部有长短不同的两对触角和口。长触角上有眼睛只能看到分辨明暗。 3.观察蜗牛的腹部。[材料准备:透明塑料片] 提问:兔子有四肢,蜗牛有吗?它的脚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预设:软软的,蠕动,像移动的电梯) 教师指导:把蜗牛放在透明塑料片上,让蜗牛爬动起来,在透明塑料片的另一面观察。在轮廓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画下来。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小结:蜗牛没有兔子那样的四肢来奔跑。它的足长在腹部,能像移动电梯似的慢慢蠕动,所以,它的脚叫作腹足。 4.发现蜗牛的呼吸孔、生殖孔、肛门 提问: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蜗牛的身体,你还能发现什么呢?(预设:呼吸孔、生殖孔、肛门) 小结:蜗牛的头部还有鼻子,不过只能用来呼吸,所以叫呼吸孔。背上还有两个小孔,一个是排便便的肛门,一个是生宝宝的生殖孔。 5.观察蜗牛的反应。 提问1:蜗牛有呼吸孔,对气味有反应吗?怎样证明能闻到不同气味吗? 实验:[材料准备:棉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