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4621

【精品解析】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提升卷

日期:2025-11-1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93177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提升,声现象,第一章,测试,上册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5年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声现象》提升卷 姓名:_____ 班级:_____考号: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3八上·宝安期中)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2.(2023八上·罗湖期中)我国古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记载“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文中声音的发声体是(  ) A.鸢 B.竹 C.风 D.筝 3.(2024八上·安州月考)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20m铁制的空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已知声音在空气和铁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40m/s、5200m/s,甲同学能听到敲击声的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4.(2024八上·雅安期末)声波在海水中传播衰减程度远小于电磁波。声呐就是利用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点来对物体进行定位和测速的,如图所示是一艘静止在水中的潜水艇,其声呐向海水中某一固定方向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遇到一个不明物体被反射回来,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t1=10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t2=9.8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3s,设海水中的声速为1500m/s,不明物体沿着与潜水艇连线的方向匀速直线行驶,则(  ) A.不明物体第一次与超声波信号相遇时,距潜水艇距离为15km B.不明物体与两次信号相遇的时间间隔为3s C.不明物体的行驶速度约为51.7m/s D.不明物体在远离潜水艇 5.(2025八上·龙华期末)如题图所示的贾湖骨笛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其由鸟类尺骨制成,骨笛上有多个气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笛发声是由于骨的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要按压不同的气孔,主要是改变音调 C.骨笛声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D.用力吹奏骨笛,骨笛音色会发生改变 6.(2024八上·哈尔滨月考)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用钢琴演奏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相同力度弹琴,不同琴键发出的音调不同 B.力度越大听到钢琴发出的响度越大 C.262Hz比523Hz的琴键连接的弦振动的快 D.不同艺术家的音色各不相同 7.(2024八上·绵阳月考)《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一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其中“飞花令”环节在节目中非常受欢迎,关于节目中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乡音无改”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B.“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中“琴声”是由转轴的振动产生的 C.“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中“哭声”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8.(2024八上·兴文期中)如图所示是小宇和小南分别朗读课文时,老师使用同一设置参数的示波器记录并显示的声音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可知,小宇和小南声音的(  ) A.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C.音调相同,响度不同 D.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9.声音在某些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所示,分析表格中的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