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77245

第一单元 第5课时《小数乘小数(3)》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3454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单元,5课时,小数乘小数(3),教学设计,人教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时 小数乘小数(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例5,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和P9~10“练习二”第6、7、8、13、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小数倍”的含义,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与小数倍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和验算小数乘法。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小数倍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3.提高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倍中两个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的验算。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教科书P7例5情境图。 ( 【 教学提示 】 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可以了。 ) 师: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也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自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教学教科书P7例5。 ( 【 教学提示 】 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复习整数倍的含义,说一说“倍”表示怎样的数量关系。 )(1)引导学生继续读题。 师:大家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找出题中已知的数学信息: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可提出问题: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是多少? 师:题中给出了一个倍数关系,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那么你们能画线段图表示这个倍数关系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已学过的“倍的认识”和“小数的意义”,尝试画线段图: 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 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 师:1.3倍是什么意思?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线段图,说出“1.3倍”的意思是将非洲野狗奔跑时的最高速度看作1份,鸵鸟奔跑时的最高速度与它比较,除了相同的1份外,还多出一部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式为56×1.3。 (2)列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用竖式计算出56×1.3的结果,全班练习。 2.教学验算方法。 师(指着黑板上学生列的竖式):怎样知道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 【学情预设】学生提出可以想办法验算一下。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验算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是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有哪些方法可以验算呢? 【学情预设】小组讨论,说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可能有:(1)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2)用计算器验算;(3)用上节课所学的规律大致判断———积应该比56大。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并对比学生的板演和教科书上计算的对错。 师:这些验算方法都可以,其中用上节课所学的“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规律只能对结果进行估计和初步判断,不能准确知道结果到底对不对;计算器验算则需要带上相关的工具;而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与以前整数乘法相同,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设计意图】验算方法的教学一方面强调验算的作用,另一方面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验算,汇报交流,再对这些方法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提升技能 ( 【 教学提示 】 教科书 P7“做一做”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算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一方面验证计算结果的对与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 )1.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 (1)观察算式中的因数和积,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2)计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完成教科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