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88453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6796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41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 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 ———《史记·孟子荀卿传》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但孟子却围绕“行王道”“弃霸道”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 齐桓公:齐桓公(公子小白)春秋五霸之首。 晋文公:晋文公(姬重耳),第二位春秋霸主。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 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韩、魏 齐宣王其人 齐宣王:(约前350年~前301年),妫guī姓、田氏,名辟彊,战国时代齐国国君。 战绩:公元前314年,50天就攻占燕国都城蓟jì(今北京),几乎灭亡燕国。 滥竽yú充数 梦想:称霸诸侯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 廪lǐn 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 让 一定 通“悦”, 对……感到高兴 粮食 请求 供养 用,拿 继承王位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滥竽充数 :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 “王道”与“霸道”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 齐宣王 孟 子 战争攻伐 施行仁政 VS 胡龁(hé) 衅(xìn)钟 觳觫(hú sù) 褊(biǎn)小 彼恶(wū)知之 忖度(cǔn duó) 舆(yú)薪 便嬖(pián bì) 莅(lì)中国 商贾(ɡǔ) 吾惛(hūn) 放辟(pì) 邪侈(chǐ) 畜(xù)妻子 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xiánɡ)序 孝悌(tì) 颁(bān)白 重要字音 第一层 1-14 指出“齐桓晋文之事”不足道, 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 15-20 孟子论述齐宣王之“不王”的原因是不为而非不能。 第三层 21-33 揭示齐宣王之“大欲”,论证其不可能实现,进而指出行王道。 分 层 第四层 34-35 归结到“保民而王”的主张上,并提出实现主张的措施。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使动,使……听到 没有谈论 门徒、弟子/同类的人 宾前,因此,所以。 宾前,未闻之。 名作动,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宾前,如何,怎么样 能够 不得已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能让(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同类的人)们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如果)不得已(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统一天下的事吧!” 齐宣王说:“德行怎么样就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宾前,莫能御之 宾前,由何,从哪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