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13.3.2 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设计 课题 13.3.2 三角形的外角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3.培养学生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时能准确推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复习;邻补角的概念:如图,∠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和∠2互补),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邻补角的性质:∠1+∠2=180°. 思考:如果延长△ABC的边AB至点D,那么该延长线BD与相邻的边BC形成的∠CBD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回顾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导入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和性质. 探究新知 1.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三角形外角的定义:如图,把△ABC 的一边BC 延长,得到∠ACD.像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应具备的条件: ①角的顶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②角的一边是三角形的一边; ③另一边是三角形中一边的延长线. 【合作探究】(1)如图,延长AC到E,∠BCE是不是△ABC的一个外角?∠DCE是不是△ABC的一个外角? (2)∠ACD与∠BCE有什么关系?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有多少个外角? (3)画出△ABC的所有外角,共有几个呢 答:(1)∠BCE是△ABC的一个外角,∠DCE不是△ABC的一个外角. (2)∠ACD 与∠BCE为对顶角,∠ACD =∠BCE;在三角形每个顶点处都有两个外角. (3)每一个三角形都有6个外角.每一个顶点相对应的外角都有2个,且这2个角为对顶角. 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如图,在△ABC 中,∠A=70°,∠B=6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能由∠A,∠B求出∠ACD吗?如果能,∠ACD与∠A,∠B有什么关系? 解: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CB=180°-∠A-∠B =180°-70°-60°=50°. 由平角的定义,得∠ACD=180°-∠ACB=180°-50°=130°. 又∠A+∠B=70°+60°=130°,所以∠ACD=∠A+∠B. 【思考】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是否都有这种关系 已知:如图所示,ΔABC中,D为BC延长线上一点. 求证:∠ACD=∠A+∠B. 方法一:证明:∵∠A+∠B+∠ACB=180°, ∴∠A+∠B=180°-∠ACB. ∵∠ACD+∠ACB=180°, ∴∠ACD=180°-∠ACB. ∴∠ACD=∠A+∠B. 方法二: 【归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符号语言:∵ ∠ACD是△ABC的一个外角. ∴ ∠ACD= ∠A+ ∠B. 拓展: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通过设置合作探究,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通过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多种方法的证明,拓展学生思维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BAE,∠CBF,∠ACD是Δ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解】由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BAE =∠2+∠3,∠CBF =∠1+∠3,∠ACD =∠1+∠2. ∴∠BAE +∠CBF +∠ACD =2(∠1+∠2+∠3)=2×180°=360°. 由∠1+∠2+∠3=180°,得∠BAE +∠CBF +∠ACD =2×180°=360°. 思考:你还有其他解法吗? 解法二:如图,∠BAE+∠1=180° ① ∠CBF+∠2=180° ② ∠ACD+∠3=180° ③ ∴①+②+③,得∠BAE+∠CBF+∠ACD+(∠1+∠2+∠3)=540°. 又∵ ∠1+∠2+∠3=180° ∴∠BAE+∠CBF+∠ACD=540°-180°=360°. 归纳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变式训练】如图,∠α=125°,∠1=50°,则∠β的度数是_____. 【解析】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α=∠1+∠2, 所以∠2=∠α-∠1=125°-50°=75°, 所以∠β=180°-∠2=105°. 答案:105°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同时让学生在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几何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