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798101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34张)

日期:2025-11-0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283926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域,课件,景观,城乡,文化,教版
  • cover
(课件网)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新课导入 1.分析库伯佩迪的气候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2.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 1.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 2.位于地下,门窗较小,气温适宜 例如:西北广袤的草原———畜牧业———游牧文化(蒙古舞) 什么是地域文化 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文 化 地域文化 不同地理环境 影响 产生 形成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形式 历史遗存、文化形态、 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 相对稳定性。 地域文化特点 地域文化 徽州文化 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区,群山环抱。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的全面发展。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徽派建筑、徽墨歙砚、新安理学、新安教育、徽剧、徽菜、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人地观,也深受移民文化、宗族文化和皖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鼎盛于明清时期,目前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列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 徽派民居特点 院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天井居中,石雕木雕、砖雕别致,质朴中流露出清秀。 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体现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1、徽州地区群山环抱,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因此依山傍水,桥多路窄。为防火而修建马头翘角,建筑错落有致。 2、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以天井解决内采光和通风问题。 3、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黑瓦白墙,与自然和谐一体。 徽派民居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环境? 1、徽州文化是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因此民居紧凑,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体现谦逊避让的君子之风,浓厚的移民文化、儒家思想。 2、徽商经济厚实,徽州文化全面发展,民居装饰雕刻精致。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福建土楼 例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四合院的空间结构,沿南北纵轴对称布局,由四面房屋围合成相对封闭独立的院落。正式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小到只有一进,大者可达数进。一般来说,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北侧的正房、南侧的倒座房、东西两侧的厢房组成,大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宅院中部的开敞空间,是家庭成员劳作、休闲的场所,大多种植观赏性花木。依据我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家庭成员居住在不同的房间里,长辈居正房,晚辈住厢房,佣人住倒座房。我国的四合院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北京城区最为典型。其他地方的四合院,因当地的气温、日照、降水、风向等因素不同而各有特色。 四合院 根据上图思考下列问题: 世界各地民居,看一看它们具备什么样的特色。这些民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