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一 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 1. 政治: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达到顶峰;同时,封建制度日益僵 化,渐趋衰落。 2.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白银货币化,经济 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及闭 关自守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3. 民族和对外关系:边疆治理方面成效明显,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 发展,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基本奠定。对外关系由开放逐渐走向闭 关自守,开始遭受外来侵略与挑战。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 文化: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 向,倡导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市民文化不断发展,文学艺术体现 新的时代特色;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专题二 明清时期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原因 表现 市场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②沉重的封建剥削限制了农民的购买力 国际 朝贡贸易、“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阻断海外市场 资本 ①“重租税以困辱之”,赋税繁重。 ②商业资本转向土地经营和奢华生活消耗 原因 表现 政策 对内 重农抑商政策 对外 朝贡贸易体制、“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原因 表现 科技 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缺乏创新突破 思想 ①程朱理学主导,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注重纲常伦理, 强调道德心性。 ②传统儒学讲求“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 根本 腐朽的封建制度 专题三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 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明末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 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发 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 对艺术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 芽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戏曲等艺术形 式逐渐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 3. 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为通俗文 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 形式的读者队伍壮大。 4. 对文化教育: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小说等文学形 式的成就,南方更为显著。 1. (2023·广东学业水平合格考35题)内阁制度确立后,内阁逐渐获 得票拟权,以致“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 辅”。由此可知,当时( ) A.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B. 六部执行效率不断降低 C. 宰相制度得到重建 D. 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变化 解析: 据材料“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 唐宰辅”可知,内阁逐渐获得票拟权,内阁首辅的地位已经和 汉唐时期的宰相类似,说明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即中枢 决策程序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专制,而非中央 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内阁权力的提高,与“六部执行效 率不断降低”无关,排除B项;“重建”说法错误,明朝废宰 相后,没有再设立,排除C项。 2. (2023·新疆学业水平合格考6题)由下表可知,清政府的边疆治理 ( ) 地区 治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西藏 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蒙古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 旗长 A. 推动了中央行政制度变革 B. 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C. 防止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解析: 据图示信息可知,清代对新疆、西藏以及蒙古等地 区,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