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04820

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390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浙江省,期中,答案,试卷,语文,联考
  • cover
浙江省杭州市北斗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19年,新诗的最初倡导者和实践者胡适在《谈新诗》一文中写道:“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这便是诗的具体性。”这里所说的“具体性”,是建立新诗写作合法性的一个逻辑起点。这一观点是针对当时在诗艺上深陷自我重复泥淖、积重难返的旧体诗写作而言的,被朱自清称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 沈尹默的《月夜》被普遍认为是早期新诗诗艺方面的代表性作品,是一首以细节取胜的诗,“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诗中的抒情主体和高树这一意象相互观照,并通过“并排立着”这个动作细节得到突出和强调,呈现了“五四”时期常见的追求独立和解放的自我形象。与此相类似,郭沫若诗集《女神》中不少作品也充分显示出细节在文本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中国古典诗歌以强大的形式规范为细节的呈现提供了某种审美上的聚集效应,使其形成古典诗话中常见的“诗眼”,进而获得一种显著的表达效果,那么,现代汉诗更为开放和多元的文本形式,则为细节的呈现创造多种艺术可能。随着现代汉诗艺术探索的不断展开,细节在诗歌文本建构中的实现路径也越来越多元,表达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田间和艾青的诗作,就为读者展现了细节在现代汉诗文本建构中的不同实现路径。譬如,田间创作于抗战时期的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在这首简短的诗作里,动作、语言等多种细节所营造的强烈现场感及由此生发的表达张力,让读者在视觉、听觉上都受到一种极大的震撼。而同一时期艾青的诗作《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则以较长的篇幅展示了一种阔大的想象,呈现出一个大视野,不过这种“大”的效果也是通过一些精心推敲的小细节来实现的。 与中国古典诗歌相比,现代汉诗的诗意生成机制显得更为复杂。这与写作语言从文言转向现代汉语有关,也与诗歌形式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变化密切相关。在现代汉诗开放、包容的诗意生成机制中,细节获得了广阔的话语空间和丰富的艺术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推动力。这一点在现代汉诗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优秀文本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1939年,艾青在诗论文章《诗的散文美》中举过一个颇为特别的例子。他在一家印刷厂的墙上看到工人写下的两句留言“安明/你记着那车子”,由此敏锐地发现日常口语中蕴藏的鲜活诗意。艾青以《大堰河,我的保姆》《手推车》等为代表的早期诗歌写作,正是大量运用口语化的细节,使那些诗既富有艺术表现力,也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化风格。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汉诗的口语写作中,细节的运用要避免流于日常生活中细枝末节的随意滥用,要发现、创造那些能真正赋能诗意生成的雄辩性细节。诗人汤养宗认为,如果不能认识并应用好口语鲜活、多变、自我生长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叙述策略,铺开口语开阔、多维、复杂、鲜活的多向性,就无法还原它作为人类最广泛使用工具的内在丰富性,展现它诗性的辽阔自由度。他所提及的“叙述策略”,自然不同于叙事性文类中的“叙述”,而是指向现代汉诗写作中常见的“叙事性”。细节的打磨与呈现,正是这种“叙事性”的题中之义。 那些有效生成现代汉诗诗意的细节,往往与深厚的个体生命体验有密切联系。那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呈现,往往来自诗人对切身生命经验的体悟、提升和创造,进而使之生成为一种独特、鲜明的诗意,在诗歌文本中产生一种以少胜多的表达效果。 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给当下人们生活带来的全面而深刻的改变,现代汉诗写作者应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