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2278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2章 2.7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课件--2026版高中数学湘教版选必修1

日期:2025-09-18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65493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解决,必修,教版,数学,高中,--2026版
  • cover
(课件网)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7 用坐标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1.理解坐标法的意义,并会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重点) 2.进一步掌握用解析法处理平面几何问题.(难点) 1.通过利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2.借助于几何问题与代数运算的相互转化,培养直观想象素养. 有一座圆拱桥,当水面在如图所示位置时,拱顶离水面2 m,水面宽12 m.当水面下降1 m后,水面宽多少米? 如何才能正确地解决上述问题?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知识点 坐标法及其应用 (1)坐标法的定义: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点用____表示,将直线与圆等曲线用____表示,通过研究方程来研究图形的性质,这种代数研究方法被称为坐标法. (2)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过程: 坐标 方程 体验 一涵洞的横截面是半径为5 m的半圆,则该半圆的方程是(  ) A.x2+y2=25 B.x2+y2=25(y≥0) C.(x+5)2+y2=25(y0) D.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变化而变化 D [没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因此圆的方程无法确定,故选D.] √ 类型1 用坐标法证明几何问题 【例1】 △ABD和△BCE是边AB,BC在直线AC上且位于直线AC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用坐标法证明:|AE|=|CD|.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证明] 如图,以B点为坐标原点,取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BD和△BCE的边长分别为a,c,则 A(-a,0),E,C(c,0),D, 于是|AE|= ==, |CD|= ==. 所以|AE|=|CD|. 反思领悟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量. 第二步:进行有关代数运算. 第三步: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 [跟进训练] 1.已知等腰△ABC中,AB=BC,P是底边AC上的任一点,PE⊥AB于点E,PF⊥BC于点F,CD⊥AB于点D.求证:|CD|=|PE|+|PF|. [证明] 如图所示,以AC的中点为原点,AC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a,0),B(0,b),C(-a,0),其中a>0,b>0. 则直线AB的方程为bx+ay-ab=0,直线BC的方程为bx-ay+ab=0. 设底边AC上任意一点为P(x,0)(-axa), 则|PE|==,|PF|==,|CD|==, ∵|PE|+|PF|== =|CD|, ∴|CD|=|PE|+|PF|. 类型2 利用坐标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2】 已知坐标平面上点M与两个定点M1,M2的距离之比等于5. (1)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2)记(1)中的轨迹为C,线段AB,点A为C上一点,点B,求AB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解] (1)由題意可得:=5 =5, 即x2+y2-2x-2y-23=0 +=25. 故所求轨迹是以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 (2)设P,A.∵B且AB的中点为P, ∴ ∵点A为C上一点,∴+=25, 即+=25,故+=,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反思领悟 1.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 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有:定义法、直接法和代入法. [跟进训练] 2.已知过点P(2,2)的直线l和圆C:(x-1)2+y2=6交于A,B两点. (1)若AB⊥PC,求直线l的方程; (2)若Q为圆C上的任意一点,求线段PQ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 (1)由题意,C(1,0)且P在圆C内, ∴由AB⊥PC知:kAB·kPC=-1, 而kPC==2,得kAB=-, ∴直线l:y-2=-(x-2),整理得x+2y-6=0. (2)设M(x,y),又M为PQ中点,即Q(2x-2,2y-2), ∵Q为圆C上的任意一点, ∴(2x-3)2+(2y-2)2=6,整理得+(y-1)2=. 即M的轨迹方程为+(y-1)2=. 类型3 坐标法的实际应用 【例3】 树林的边界是直线l(如图CD所在的直线),一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