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2626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课时分层作业(17)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5次 大小:2322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教师,学生
    课时分层作业(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6 17 D B D C D D D B D C C D C C B C 11.(1)经济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工立国;反对洋务派的垄断政策,发展私营资本主义企业。(6分)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传播,早期维新思想产生。(4分) 历史意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提供借鉴。(4分) 18.示例: 论题:广东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沿阵地。(2分) 阐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广东爆发,英国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随后,列强接踵而来,广东成为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最早的地方。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烽火首先在广东燃起,虎门保卫战揭开了反抗侵略的序幕。随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显示了广东人民不甘屈服,同仇敌忾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4分) 广东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也走在了当时全国的前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然是在广西地区发动的,但是太平天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冯云山及后来的洪仁玕都是广东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广东各地纷纷响应。1854年,东莞、佛山等地爆发起义,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在广东的反动统治,成为广东人民走在近代反封建斗争前列的重要体现。(4分) 总之:广东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沿阵地。(2分) 1.D [康有为将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与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认为君权非神授,而是来自民众,这一解释体现了中西思想的结合,故选D项;康有为的思想是对儒学的改造和发展,而非挑战儒学正统,排除A项;康有为借用了先秦儒学中的民本思想宣传变法,并非否定先秦儒学,排除B项;康有为并不反对君主制,而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 2.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新史料的发现与思考角度的深入,对戊戌变法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质量越来越高,体现不同视角有利于推动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多元认识,故选B项。] 3.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中国近代闭塞的乡下,民众不了解戊戌政变,但皇帝及皇太后的死亡却有地保通知到家庭,这说明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薄弱,故选D项;材料强调戊戌变法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有限,材料未涉及守旧势力对戊戌变法的阻挠,排除A项;材料强调戊戌变法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有限,严密的组织体系强调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两者主旨不符,排除B项;戊戌变法确实依托于无实权的皇帝,但材料强调戊戌变法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有限,两者主旨不符,排除C项。] 4.C [根据材料“1896年8月《时务报》创刊……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这促进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办报高潮的出现,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这体现了戊戌变法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出现了办报高潮,并未涉及外国人办报的情况,无法得出“中国报纸取代了外报在中国的主导地位”,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创办的报纸,多是为了宣传变法等,且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报刊的运营方式,无法说明报刊商业经营理念的变化,排除B项;“戊戌变法后文化环境已相当宽松”说法错误,当时的中国保守派势力依然强大,且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政府对报刊的态度,无法得出“文化环境已相当宽松”,排除D项。] 5.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待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加重人民负担,激化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故太平天国要求推翻清政府,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