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A A C B D C C A D C B C B C C 17.示例: 历史信息:唐群英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妇女权益。(2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评析:材料中唐群英是妇女运动的领袖,一方面,她积极维护妇女权益,倡导男女平等,这是对传统儒家伦理的挑战;另一方面,她敢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说明当时中国法治思想得到传播。这些都是由于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思想自由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迁。(8分)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2分) 1.C [材料中的关键变化发生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特别是礼教条文的删除与恢复,反映了在共和体制下,传统礼教(往往与专制统治相关联)与共和理念的博弈,故选C项;礼教与法治的争论属于表象,不属于本质,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不存在“立宪与保皇的较量”,排除B项;民主与科学的弘扬主要体现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中,而材料中的法律变革发生在1912年至1915年期间,时间上存在错位,排除D项。] 2.A [根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的老者正在舍弃鼎(代表民国体制),并准备离去,这与袁世凯对专制权力的贪恋和他试图复辟帝制的历史事实相吻合。根据1916年的史实可知,漫画揭示了袁世凯在死亡之前对专制权力的贪恋,故选A项。] 3.A [根据材料“见过二次革命……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可知,鲁迅面对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等政治混乱的事件心生失望,这些事件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混乱的表现,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材料“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鲁迅面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局面而心生失望,并非“西学影响”,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自1915年开始,与材料“二次革命”时间不符,排除D项。] 4.C 5.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华商纱厂数量有所增加,而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数量有所下降,故选B项;A项显示华商纱厂数量持续减少,这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不符,排除;C项中1914—1917年华商纱厂数量处于下降趋势,这同样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的史实相悖,排除C项;D项显示华商纱厂数量先减后增,这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不符,且一战结束后列强重新加强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纱厂数量不可能增加,排除。] 6.D [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民族工业发展的知识可知,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D项。] 7.C [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时期……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启迪国人的国民意识,运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方便了人们阅读,有利于人们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故选C项;根据材料“提倡白话文……新式标点符号”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注重文化呈现方式的革新,注重新旧文学结合的说法反映的是新旧文学的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文化宣传的方式而非内容,无法得出增强了国人道德观念的结论,排除D项。] 8.C [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报刊、新式女性词汇不断涌现,这主要受到平等思想影响,客观上冲击了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