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C D A C D C B C C D D C D A B 17.(1)过度强调竞争,忽视社会公平;仅面向知识阶层,忽视了人民大众的力量。(4分) (2)变化特点:从面向知识阶层到人民大众;从学习欧美(西方)到学习俄国。 历史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促进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国民的第一次全面觉醒。(8分) 1.C [五四运动前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报刊较多,遍布各主要省会城市,这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较为广泛,中国人的救国思想发生变化,由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到学习马克思主义,故选C项;“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是在国民革命运动期间,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非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各地设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创办各种形式的工人学校,创办一批工人阅读的刊物,其目的是启发工人的政治觉悟,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中针对的是工人阶级,而非广大民众,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排除B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可知,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选D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排除C项。] 4.A [根据材料可知,沈定一作为共产党员,在短短一两个月内,成功在多个村庄建立农民协会,并动员了10余万农民,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成果显著,故选A项;“革命斗争目标明确”材料体现不出,排除B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国民革命发生于1924—1927年,排除D项。] 5.C [根据材料信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可知,中共一大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国共合作为特征,排除A项;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D [首先,从时间上看,1921年夏天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筹备和召开时期。其次,题干中所涉人员都是中共一大的重要参与者。他们聚集在上海,就是为了参加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故选D项;题干未提及任何与工人罢工相关的信息,排除A项;护国战争是1915年至1916年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排除B项;“发动武装起义”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项。] 7.C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它指明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方向,推动了历史进程,故选C项;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B项;标志着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的伟大飞跃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项。] 8.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时),中共考虑到工人阶级力量尚弱,而革命形势又要求迅速发展,因此与国民党合作是一个适应革命发展需要的策略,故选B项。] 9.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革命时期,由于国共合作的成功推动,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不断增长,故选C项;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排除A项;此时土地革命还未出现,排除B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增加并非“左”倾错误的体现,排除D项。] 10.C [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人和第三国际的帮助下,采取了一系列组织农民运动的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