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讲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重点问题·突破 【核心概念】 对点演练1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三权分立制度下,任何一个权力主体要行使自己的权力,都必须得到其他权力主体的配合,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愿与之合作,就会出现僵局,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使权力在相互斗争中,互相牵制,降低了行政效率。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衡,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综上可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对政治运行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美国两党制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对政治运行的双重影响,而不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对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巩固,排除D项。 对点演练2 C [解析]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和洋折衷”之风盛行,一方面,人们由穿着传统服装转向穿着西方服饰,体现出西化色彩,而另一方面,儒学主义对日本文化方面的影响几乎贯穿整个维新变革期间,又体现出了东方化的特征。据此可以得出,日本的明治维新呈现出兼具东方化和西方化的二元发展轨迹和态势,故选C项。题干仅提到了明治维新具有二元发展轨迹和态势,并未提到其结果,所以不能据此得出“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了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和洋折衷”之风盛行,并未提到这对社会文化意见的影响及结果,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或趋向,而不是强调其性质或者目的,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重点探究】 探究主题一 示例: 论题:国情不同造成了西方国家宪政体制具有差异性。 阐述:中世纪的英国有以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宫廷政变,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北美殖民地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要求自治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北美人民通过独立战争赢得独立,但由于邦联制的缺陷,产生很多问题,美国于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并据此建立联邦制度和总统共和制,秉持三权分立原则,协调了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三者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为美国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各国的宪政模式是各国根据本国国情积极探索的结果。 探究主题二 (1)主要差异:英国文官重视通才,美国重视专业性和实用性,强调专才;英国限制甚至禁止文官参与政治活动,强调文官政治中立,美国文官可广泛参与政治活动。(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原因: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责任内阁制,而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具有长期的官僚政治传统,而美国历史短暂,受官僚政治影响较小;英国的传统文化悠久,而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具有独特的多元移民文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评价:文官制度作为英美行政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规范了英美两国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保障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但也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的膨胀也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并影响行政效率。 ● 选考命题·探究 【真题密接】 1.B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据材料可知,1661年处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通过议会与国王相斗争,王权受到限制,当时国王为了巩固统治权力不得不颁发法案维护自己的军事权,故B项正确。国王开始“统而不治”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故A项错误;强化王权以对抗“无敌舰队”是在16世纪末,1588年英国打败“无敌舰队”,故C项错误;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D项错误。 2.C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