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奏 第32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 ● 重点问题·突破 【核心概念】 对点演练1 D [解析]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贩卖奴隶成为西欧聚敛财富的重要手段,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占农民土地,农民被迫沦为农场或手工工场的雇佣劳动力,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对资本和劳动力的需求,D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早期殖民扩张的罪恶,排除A项;强占农民土地与大西洋贸易的兴起无关,排除B项;C项夸大了材料中这些活动的影响力,排除C项。 对点演练2 C [解析] 根据题干相关信息可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物种的交换和生物的传播,表明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新航路开辟对美洲影响利弊的对比信息,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与生物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排除B项;题干所述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排除D项。 【重点探究】 探究主题一 作物:小麦、水稻。表现:欧洲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商品市场扩大;英、法、荷等国建立特权贸易公司;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改变。 探究主题二 原因:牟取暴利;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手段:三角(奴隶)贸易、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影响: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促进了“垄断公司”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 选考命题·探究 【真题密接】 1.C [解析] 根据材料“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只知道丝绸来自神秘东方”“马可·波罗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把来源地具象化”“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马可·波罗的书和前往中国的愿望影响的”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把丝绸来源地具象化,激发了欧洲人的中国情结,许多人决定追随马可·波罗的脚步前往中国,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马可·波罗的经历激发了欧洲人的中国情结,A项中“长期”的描述不准确,排除A项;马可·波罗并未指引西方人前往新大陆,只是影响欧洲人对东方的探索,排除B项;D是材料的信息之一,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2.D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东方与西方的交流,加快了金银等贵金属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货币的作用日益增强,资本主义因此得到了促进和发展,因此答案为D项;“地圆说”在16世纪以前就已经形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16—17世纪的航海活动并未使陆路贸易基本停滞,排除C项。 3.C [解析] 根据材料“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可可树被广泛引种,而后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可可豆由奢侈品逐渐成为大众化商品,综上可知,这一变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驱动下的结果,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是一方面原因,但非根本原因,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这与材料中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4.D [解析] 根据材料“通过探险活动”“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并以此为基础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探险活动”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的整个过程”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的过程,D项正确;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或革命,材料并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A项;推动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促使文明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