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2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B A D B C C A A C D D B B D 17.论题:我国在外交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阐述: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此外交原则下,1955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外交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顺利进行。新时期,我国全面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关系,并积极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共同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更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践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一直履行着大国的使命与担当。(10分) 1.A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模,由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向多元职业转变,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在发生变化,对于劳模的审定标准也在发生变化,20世纪50年代强调努力工作和踏实肯干,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则注重在企业中的重大贡献,这种变化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故选A项。] 2.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催生了对于更高效、更便捷通信方式的需求,从而推动了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故选C项;“通信科技成就巨大”更多是在描述技术层面的变化,没有触及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经济根源,排除A项;生活方式的变化确实是通信技术进步的结果之一,但它仍然是一个表面现象,排除B项;虽然我国确实已经步入了移动通信时代,但这只是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并没有全面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式变化的本质,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可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产值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均实现了大幅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故选B项;虽然表格中包含了1952年和1978年的数据,但主要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而非单纯计划经济时期的成就,排除A项;“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虽然市场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表格数据未直接展示市场经济的潜力或未来发展趋势,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故选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对外开放不仅开放了沿海港口城市,还开放了沿江、沿边及内地城市,排除C项;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紧密合作,有利于两地市场的交流发展,对中国经济总量和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5.D [由材料可知,从1956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构想,从“和平解放台湾”转变为“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再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反映了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断发展,D项正确。] 6.B [东盟国家多是中国的邻国,在其改变对华态度、走向中立的前提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发展友好关系和一同反对霸权主义,目的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营造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故选B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政治方面的立场和做法,所以不能说目的是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排除A项;支持东南亚反对霸权主义只是其中一个目的,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已经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排除D项。] 7.C [根据材料“中国对38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了超过60%的产品零关税待遇”“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1 000多亿元人民币优惠贷款”可知,这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并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和优惠贷款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故选C项;当时还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材料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