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13041

2.3 课时2 化学平衡图像(27张)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9-1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12798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苏教版,必修,选择性,化学,高中,2019
  • cover
(课件网) 化学平衡图像 苏教版 选择性必修1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通过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速率、平衡的影响,建立图像、分析量的变化。 2.由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建立等效平衡思维,解决问题。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条件改变 v正= v逆 v正> v逆 v正< 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不移动 判断改变的是哪种外界条件 根据改变条件的那一时刻 v′正、v′逆的变化 若v′正或v′逆有一个发生了“突变” 若两个都发生了“突变”且仍然相等 1 2 3 若两个都发生了“突变” 则为改变的浓度 则为改变的温度或压强 则为加入催化剂或等体积反应改变压强 一、速度—时间图像 “渐变”类v-t图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有一条线是连续的,v′(正)突变,v′(逆)渐变,v′(正)>v′(逆) 说明t1时刻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 使v′(正)突变,平衡正向移动。 有一条线是连续的,v′(逆)突变,v′(正)渐变,v′(正)>v′(逆) 说明t1时刻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使v′(逆)突变,平衡正向移动。 “断点”类v-t图 温度(或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v′(正)、v′(逆)都是突然增大的, t1时刻,图像中出现了“断点”, 且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 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或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改变的外界条件是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 “断点”类v-t图 温度(或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v′(正)、v′(逆)都是突然变小的, t1时刻,图像中出现了“断点”, 且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 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或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 “平台”类v-t图 催化剂(或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图像中v′(正)、v′(逆)都是突然增大,且增大的程度相同, t1时刻,图像中出现了“平台”,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发生变化的反应增大了压强。 全程类v-t图 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 溶液中c(H+)逐渐减小,v减小。 AB段(v增大),反应放热, BC段(v减小) 溶液温度逐渐升高,v增大。 Ⅰ.T2 T1,温度升高,平衡 移动,正反应是 反应。 > 逆向 放热 拐点:先拐先平数值大 二、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 Ⅱ.p2 p1,压强增大,A(反应物)的转化率 ,说明正反应是气体总体积 的反应。 > 减小 增大 拐点:先拐先平数值大 > Ⅲ.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 ,说明平衡 移动,但反应速率a b,故a可能使用了 ;若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a也可能是增大了压强(压缩体积)。 不变 不发生 催化剂 定一议二 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者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等温线或等压线 105Pa时,A→C温度 ,C%减小,平衡 移动,则正反应是 反应。 T1温度下,A→B压强 ,C%增大,平衡 移动,则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 的反应; 增大 正向 减小 升高 逆向 放热 ①对于反应aA(g)+bB(g) cC(g)+dD(g) ΔH<0,M点前,表示化学反应从反应开始到建立平衡的过程,则v正 v逆,M点为 ,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 平衡点 由于某一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只能向一个方向移动,所以最高点(最低点)及以后为平衡状态受条件的影响情况,前面为未达到平衡的情况。 三、特殊图像 ②如图所示曲线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出的1、2、3、4四个点,表示v正>v逆的是点 ,表示v正<v逆的是点 ,而点2、4表示v正 v逆。 3 1 = 曲线上的点全为对应条件下的平衡点。 化学平衡图像读图策略 1.可逆反应mA(g)+nB(s) pC(g)+qD(g),在反应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