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湖南文化-出卷网-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精神·信仰·力量·情感》第3课时《洪常青就义》 【教材分析】 《洪常青就义》是湖南文化-出卷网-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精神·信仰·力量·情感》第3课时欣赏课。《洪常青就义》选自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 ,此舞剧诞生于1964年,是中国芭蕾民族化的重要里程碑。其创作灵感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为反抗封建压迫、争取男女平等,组建女子军特务连并浴血奋战的真实事迹。创作团队深入海南琼海采风,将战斗场景与人物情感融入舞台艺术。该选段是全剧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音乐上萃取海南民歌如《五指山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的旋律,融合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音乐节奏与调式 ,并借鉴西方交响乐配器手法,生动展现了洪常青英勇就义的场景与精神。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学生通过聆听,能精准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要素,体会独特音乐风格与悲壮、豪迈的情感基调,理解音乐如何构建洪常青英勇就义场景与人物形象。比如能听出不同乐器在不同段落营造的氛围变化。 (二)艺术表现 准确哼唱选段中的主要主题,把握旋律特点和节奏变化,用歌声传递音乐蕴含的情感,在哼唱时能展现出庄严、悲壮等情绪。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简单的改编或重新演绎,如改变节奏、乐器配置等,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例如将部分旋律用吉他弹奏并改编节奏。 (四)文化理解 了解《红色娘子军》舞剧反映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明白音乐作品与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体会革命精神,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深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要素对洪常青英雄形象的塑造,体会其中的革命精神,像分析旋律、节奏如何展现其坚定信念。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复杂情感的交织,如洪常青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的悲壮以及对革命事业的乐观精神等,并能通过音乐分析和感受准确把握 ,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这些细微而又强烈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历史影像资料(播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相关影像片段,如战斗场景、百姓生活等 )。从这段影像中,我们能看到了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那个战火纷飞、充满苦难但又饱含抗争精神的时代。在那个时期,有无数英雄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今天,我们要通过一段音乐,走进一位英雄的故事。在海南的土地上,曾经有这样一群女子,她们为了自由和平等拿起武器,组成了红色娘子军 ,而其中的党代表洪常青,更是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洪常青就义》的音乐,感受英雄的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