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僖公三十年》 【关于作者】 左丘明(前502~前422),春秋末期史学家、学者与思想家。姓姜,氏丘,名明,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左氏世代为鲁国太史,丘明约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而年辈稍晚。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深刻理解孔子思想,并据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大量史料,依孔子修订鲁史《春秋》的顺序,著成《左传》。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关于作品】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春秋史,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主要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作品之一。《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和秦穆公都想争夺霸权,秦国和晋国都需要向外扩张,于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两国联合围攻郑国。在大兵压境的危机情势下,郑文公自制不是两国对手,便派遣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烛之武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言辞,成功说服秦穆公退兵,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作品精读】 晋侯、 秦伯 围 郑, 以 其 无礼 于晋,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以]因为。[其]代指郑国。[无礼于晋]指晋文公早年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对待他。 且 贰 于楚也。① 晋军 函陵,秦军 并且在依附晋国的同时又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 [贰(èr)于楚]郑国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贰,对……有二心,此指依附于二主。[军]驻扎。[函陵]郑国地名,在现在河南新郑北。 氾南。②③④ 在氾南。 [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危 矣, 若 使 烛之武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处于危险之中,如果派遣烛之武去 [佚(yì)之狐]郑国大夫。[言于]对……说。[郑伯]郑文公(?-前628),名捷,郑国国君。[使]派遣。 见 秦君, 师 必 退。”⑤ 公 从 之。 见秦穆公,(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从了(佚之 [见]拜见。[必]一定。[师]军队,这里指秦、晋两国军队。 辞 曰:“臣之壮也, 犹 不如 人; 狐的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 [辞]推辞。[臣之壮也]我年轻的时候。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壮,壮年。古时男子三十为“壮”。[犹]尚且。 今 老矣,无能为 也已。”⑥公 曰: “吾不能早 用 子, 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没有早点重用你, [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也已,语气助词,表示确定。 今 急而 求子,是 寡人之过也。然 郑 亡, 子 现在危机之中求你,这是我的过错啊。然而,郑国灭亡了,对你 [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是]这。[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之]的。[过]过错。[然]然而。 亦有不利焉!”⑦ 许 之。⑧⑨ 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 夜 缒 而 出, 在夜里用绳子(把烛之武从城墙上)放出城,(烛之武) [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见 秦伯曰:“秦、晋 围 郑,郑 既 知 亡 矣。 见到秦伯说:“秦、晋两国军队围攻郑,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既]已经。 若 亡 郑 而有益于君, 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