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 人民解放战争 纲要上 第八单元 课程标准: 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1931.9.18-1945.9.2) 1931———1937———1945 日 本 侵 华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全 民 族 抗 战 抗日救亡运动 全民族抗战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胜利 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国共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思考:梳理中国正面战场的军事行动,完成表格。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役、时间 背景 结果 意义 / 上海陷落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为阻止日军逼近山西太原 林彪率八路军取胜 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个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太原失守 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武汉沦陷 ①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②武汉和广州的失守,标志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①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②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最终取胜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淞沪会战 (1937.8-11) 平型关大捷 (1937.9) 忻口会战 (1937.10) 徐州会战 (1938.1-5) 武汉会战 (1938.6-10)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12始) 会战地图— 地图均出自省编《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学习图册》第135-136页。 思考:判断以下地图反映的是正面战场哪场战役? 淞沪会战 (1937.8-11) 平型关大捷 (1937.9) 武汉会战 (1938.6-10)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看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然也感到困难, 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中国已痛不可忍了!” ———《汪精卫传》 1938.5.徐州失守 1937.11上海失守 1937.11太原失守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 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坚持四年以上而不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经济破产的, 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内力量和国际环境更无法支持长期的战争, 我们已经抗战两年, 我们差不多已走了整个抗战和取得胜利道路的一半。” ———王明《坚持抗战国策克服投降危险》 中国速胜? 中国必亡? vs 王明 汪精卫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8.5徐州失守 1937.11上海失守 1937.11太原失守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5)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 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 【史料阅读】P140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原本集中于东部地区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一次向西部扩散的大迁移。不仅是企业,还包括人才,均出现了西向流动……这次大西迁 ... ...